今天给各位分享月夜忆舍弟杜甫原文及翻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月夜忆舍弟诗歌鉴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月夜舍弟的原文和译文
1、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2、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3、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4、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5、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6、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8、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月夜忆舍弟原文及翻译
1、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2、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3、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5、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6、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8、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三、月夜忆舍弟翻译及原文
1、《月夜忆舍弟》翻译及原文如下:
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翻译: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5、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
6、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月夜忆舍弟》
OK,关于月夜忆舍弟杜甫原文及翻译和月夜忆舍弟诗歌鉴赏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