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大唐猎母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唐寻芳谱女主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大唐皇帝李治的目录
第一卷我是李治我怕谁第一章九皇子诞生啦第二章老子是神童了第三章传说中的“李宫霸”第四章灭突厥,易如反掌(求收藏求包养)第五章帅哥和淫贼第六章第一次逛青楼失败第七章拜师程妖精第八章十年之后之我是党主席第九章女中丈夫(女主角出场啦)第十章我看破了你的心第十一章都是“气管炎”啊第十二章天生的阴谋家夫妻第十三章弑师?造反?五哥,你真强第十四章征服女皇之心第十五章天家无情,小治很伤心第十六章丹凤门之变第十七章儿子和儿子,差距咋就那么大咧第十八章媳妇熬成婆了,小李同学,牛了第十九章朝上一分钟,朝下十年功第二十章猪脚的老婆,你丫的也敢抢第二十一章事出反常必有妖,小治等着呢第二十二章棒子们,哥来了,狼来了第二十三章神马都是浮云,钱权才是王道啊第二十四章五个月后,红色的洪流第二十五章誓师远征,黑夜下的龙骑军第二十六章铁骑,铁骑,铁骑.....第二十七章血腥的屠戮,这就是战争第二十八章家贫如洗,薛仁贵出山第二十九章男儿行,奔袭辽东城第三十章辽东城下,马踏连营三万里第三十一章火烧连营,龙骑军发飙了第三十二章大唐射箭法,小李同学真无耻第三十三章虐死你丫的,神秘的木先生第三十四章菊花在向小李同学挥手致意啊第三十五章专业不行,要吃亏的第三十六章李治被暗恋?三个女人一台戏啊第三十七章煌煌崔家子,谋反四部曲第三十八章大变将至,铁血女皇的心计第三十九章王玄策出马,迷魂阵出第四十章秋夜下的安市城,沙场秋点兵第四十一章狂战高句丽,大唐将士威武荡漾第四十二章三万人齐跪倒,联军内讧第四十三章薛仁贵入伍,超级大饭桶第四十四章梦遗了,射飞鸟第四十五章两妖孽的第一次对视第四十六章改变战略,向高句丽进军第四十七章罗斯柴尔德曾经曰过第四十八章大军破城,这爷俩真行第十四九章血腥屠城,薛仁贵破阵第五十章卖国贼,高句丽王第五十一章夜色撩人,自相残杀吧第五十二章火烧平壤城,挣扎中的高句丽第五十三章安市城下的激战第五十四章太子殿下,就等你了,快来吧第五十五章谍中谍,最后一战,就在今夜第五十六章今夜无眠,大混战(已修改)第五十七章女王,你洗干净了吗?(已修改第五十八章忽悠女王,人间大道第五十九章厚黑论,让女王高潮吧第六十章龙御归天,一手亲情,一手爱情第六十一章血夜玄武门,千岁千岁千千岁第六十二章夜刺卫,长安的恐惧第六十三章终于登基了(第一卷结束第二卷我和我的时代在跳舞第一章好男人也要打老婆第二章冰释前嫌,真爱,是需要考验的第三章第一次大朝会,“李震撼”要发飙了第四章敢明犯我大唐军威者,虽远必诛第五章军不干政,政不靡军,好事啊第六章还没完啊,报纸是神马东东第七章选秀?这得多少P啊第八章神仙姐姐?哦,我不活了第九章杨过和小龙女不得不说的故事第十章一掷千金,俺也是有钱人啊第十一章热闹的大唐天下第十二章皇家的女儿不值钱第十三章大话科举制,从汉开始第十四章考题泄露,想和朕扳手腕?第十五章居然是他,李治冷笑不语第十六章忠心为谁?这天下是世家的天下?第十七章告诉朕,你是哪种死?(求收藏第十八章巧泄题,一个新的褚遂良第十九章让愤青来的更猛烈些吧!!!第二十章犬上御田锹最近有点烦....第二十一章小国崛起,也不容易啊第二十二章史上最彪悍的外交官,高表仁第二十三章大唐绝唱“only you”第二十四章本性难移啊,你个淫僧第二十五章一个令人小心的民族....第二十六章难兄难弟再相逢,憨傻骆宾王第二十七章小子,想当天皇吗?第二十八章你们存在的意义,征服天堂第二十九章神秘客人,太华山下第三十章千钧一发,这不是武侠天雷阵阵的自白?唉,传罢!第三十一章变态杨善游,天下第一美女?第三十二章大唐海豚音,神棍罡第三十三章武家三姐妹,不是宋家第三十四章新年快到了,李治悲剧啊第三十五章从此世上再无金胜曼.....第三十六章如此进贡,薛延陀也和亲第三十七章四方来贺,是打出来的第三十八章朕是一个汉人,一直都是...第三十九章爱死你了,大唐第一章母亲,母亲。母亲啊......第二章羽化登仙,好一个曼陀罗花......第三章娘亲,你好自私啊第四章大年三十,武媚娘的骄傲第五章李大头?大唐春晚在行动......第六章皇帝的演讲,少年大唐说第七章都看妹啊,那是我老婆第八章我本一无情之人,爱我,值得吗?第九章推到女皇,人生何处不逍遥第十章北风如刀,雪原上响起的马蹄声......第十一章废物,你射中我的脚趾了......第十二章慕容复式的悲哀......第十三章嗯?叛逃了第十四章六马分尸,我是战争之王第十五章祭祀始祖,我愿一生为你画眉......第十六章大唐锦衣卫秘史,不一样的锦衣卫第十七章大唐锦衣卫,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第十八章冰山上的枭雄,战歌苍茫第十九章女权主义?上官婉儿的谎言第二十章科举春帷,房中术刮来的春风第二十一章童年,萧淑然,我的爱情第二十二章烽烟将起,大唐皇家军校的疯狂第二十三章大奴隶时代,暴动开始了……第二十四章五百对十万,大唐斯巴达第二十五章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第二十六章踏雪寻墨,终南山中……第二十七章千古第一弩?第二十八章天帝之鞭,蛰伏的蛮龙第二十九章夜宴,少妇的第三十章红颜易老,不许人间见白头第三十一章公孙竺萱,夜宴进行时……第三十二章不如归去,小宇宙爆发的归海一刀第三十三章大唐人屠薛仁贵(第三卷结束)第一章日出东方,唯我不败第二章饮马黄河,“刺天”将出第三章长城脚下,一切尽在明日第四章最长的一天,斗将第五章鼠辈敢耳,袭杀主帅李绩第六章一骑绝尘,薛仁贵恼羞成怒第七章拯救大将薛仁贵第八章刺天弩阵,撕裂苍穹第九章薛仁贵再战,步骑联合,出击第十章乱军中的冷箭,梯真达官之死第十一章饮马出长城,薛仁贵的自嘲第十二章铁血唐军,撒旦的门徒第十三章黄昏下的马头琴,老将丧胡尘第十四章何为战争?诺真河遭遇战第十五章悲剧大汗,会师郁督军山第十六章老杨终于掌权了,不容易啊第十七章开战,赳赳大唐云飞扬第十八章春日里草原上响起的祭歌第十九章西风烈,猎猎风中的招魂幡第二十章离间计,蜕变的薛仁贵第二十一章大漠狂沙,阿史那杜鲁叛逃记第二十二章老骥伏枥,宝刀未老的程咬金第二章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第三章三明治?处木昆和突骑施的夹击第四章最后一战的序幕,拉开了……第五章鹰娑川下的密谋,胡人也奸诈第六章苏定方的亲兵,纵死犹闻侠骨香第七章铁衣血纷纷,春闺梦里人(大战求推荐)第八章无敌的臭袜子,口吐白沫的阿史那杜鲁第九章老子六马分尸,儿子太监第十章(这章可以不看)大唐第一酷刑,西突厥灭第一章少妇春意浓,大非川的暴风雨第二章红颜祸水是如何练成的第三章从下而上,焚香论美篇第四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花雪月……第五章天漏了!地涝了!生死存亡一声吼第六章人河大战,军神归天啦……第七章惊喜?行道积石河口第八章大雨中的偶遇,雨中激战的序幕第九章血肉京观,淤泥中的戏战第十章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大唐威第十一章黄昏独坐,和上官青衣调调情第十二章决战不可避免,成功的岔路上……第十三章有客北来,突厥王子咥运第十四章吐蕃大营,一个真正的枭雄第十五章生吃羊肉,也是一狠人啊第十六章阵战,吐蕃对“突厥”第十七章无间道,间谍是怎么炼成的……第十八章偷香窃玉,小妖精上官婉儿第十九章人间尤物,上官青衣的逆第二十章江山美人,少年天子的宣战第二十一章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第二十二章夫君,媚娘有了第二十三章禄东赞的秘密第二十四章唐歌一曲,李治的十面埋伏第二十五章青史留名的“一刀门”事件(求推荐、收藏)第二十六章吐蕃入营,不杀,更待何时(第一更)第二十七章全军覆没,火烧二十万大军第二十八章李治的土掉渣烧饼歌……第二十九章浴血,禄东赞的泪水(心理不强,谨慎观看)第三十章四十万大军,此战终胜矣第三十二章消灭一切英雄,全无敌第三十二章大唐之幸,可怕的李治第三十三章昏君李治,花自飘零水自流第三十四章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吐蕃第三十五章文成公主和单玲玉的“暧昧”第三十六章大舅子的互殴,文成公主到第三十七章文成归唐,童年李治的仲夏夜之梦第三十八章就地格杀,我的地盘我做主第三十九章文成,你给朕闭嘴第四十章唐军墓前,惊世之才许敬宗第四十一章失踪的“士兵”,美丽的巧合第四十二章撕裂的逻些,丧钟为谁而鸣第四十三章百族结盟大唐,王玄策的使命第四十四章霸气要外露,百族酋长相约而来第四十无章大唐天子驾到,百族族长跪迎第四十六章百族结盟,圆满成功第四十七章奉天子诏,杀无赦第四十八章洗澡?采花贼李治第四十九章36F的大肉弹,李治的梦想(第六卷终)第一章班师回朝,长安城的轰动第二章夹道花香衬马蹄,满街红粉皆争羡第三章真空上阵,孕妇武媚娘的疯狂第四章金枝欲孽凝香露,偎红倚翠君王笑第五章醒来锦袖飘翠微,李治的幸福生活第六章曾经沧海,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七章花魁大赛?纷飞的毽子第八章母爱如水,一个毽子引发的血案……第九章一咬,风情万种第十章爱与嫁,行知病虎立如眠鹰的李治第十一章盛世大唐,一舞动四方,秦王破阵乐第十二章国宴比武,拜火教的挑衅第十三章那坠落的酒壶……第十四章牛掰了,一夜九次郎……第十五章武林大会,李治欲下江南第十六章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第十七章爱恨情仇有如潮汐第十八章杨善游的天牢生活第十九章竺寒萱有孕,李治的皇家教育第二十章武家兄弟曰:娶老婆就要娶勾栏里的娘们第二十一章四只狗狗的妖孽人生第二十二章狗救英雄,武顺的哭求第二十三章月光下,女子香,风骚的武大姐第二十四章波云诡谲,彪悍的武力值第二十五章菩萨低眉,金刚怒目第二十六章一曲采莲心归何处,彼岸花开妖娆红颜第二十七章国士无双的沈贤第二十八章顺藤摸瓜,沈忠的故事第二十九章不动明王,天下第一世家第三十章洛阳风雨,世家里走出的女人第三十一章奇才,风骚的二胡独奏第三十二章悦来客栈,店家、小二、寡妇和摇篮曲第三十三章《黄昏里的孩子》(上)第三十四章《黄昏里的孩子》(下)第三十五章皇宫宝贝,萧淑然的新宠第三十六章盛夏乐事,雪儿和流氓狗(上)第三十七章盛夏乐事,雪儿和流氓狗(下)第三十八章有朋远来,杨家的女人第三十九章监斩,杨善游的末日第四十章天降异象,狂风乱舞第四十一章劫法场,一片和谐第四十二章前因后果,向寡妇的劝慰第四十三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第四十四章一缕残血,淡在风中第四十五章盈盈背影,青黛处竟是梨花雨落第四十六章《竺寒萱》(下)第四十八章选秀的到来,平衡才是王道第四十九章读《易经》的女人第五十章带狗进“唐时明月”的好汉第五十一章来,喊声亲哥哥听听第五十二章大雁塔下的闲聊第五十三章狗和李公子不准入内第一三零八章七皇巫神尚在,毕至咸集人仙第五十四章踢下大雁塔(上)第五十五章踢下大雁塔(下)第五十六章偶遇·波斯客·胡姬第五十七章旷世争夺,慎之慎之……第五十八章三尺之局,手谈有乐第五十九章吾家有凤,花舞尽今昔第六十章待嫁女儿心,远山近水皆有情第六十一章《萧淑然,爱如夏天的阳光》(上)第六十二章《萧淑然,爱如夏天的阳光》(中)第六十三章《萧淑然,爱如夏天的阳光》(下)第六十四章狗血的美女排行榜第六十五章古今美女排排坐第六十六章《瀛洲古调》,一刀断弦第六十七章母女花,奸夫淫妇第六十八章大国为棋子,天下为棋盘第六十九章谁是胜者?柳暗花未明第七十章厨娘王灼华,烽烟再起第七十一章跨洋远征,谁来灭此獠第七十二章行可殊途,必须归一第七十三章帝王心术,推恩令新用第七十四章不甘低头在草莽第七十五章挥之不去的觊觎之心第七十六章酒后胡言,甲午八国南京倒过来演第七十七章煌煌呼大内高手第七十八章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裴大将军第七十九章依依惜别,迷茫的波斯王子第八十章风起青萍,含元殿内武媚娘的笑声第八十一章道阻且长,又是一个轮回第八十二章此风不可长,李治的暴力控第八十三章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时代第八十四章褚遂良的利己主义(一更)第八十五章神龙殿中凤凰飞,西宫日静百花香(上)第八十六章神龙殿中凤凰飞,西宫日静百花香(下)第八十七章最后的风花雪月(此卷终)第一章一路向南,初涉江湖路第二章寒山问,拾得曰第三章刘一鞭,张一鞭第四章女子如虎,锦衣若狐第五章我的大姐二姐第六章福来客栈,来……啦第七章人生哪能如初见,等闲变却故人心第八章细水长流,莫恨相爱似水第九章走着走着被人拦住了第十章废柴的挺爷们儿第十一章《醉江南》(上)第十二章《醉江南》(中)第十三章胭脂红再红也红不过英雄血(下)第十四章一声西蜀,悲莫悲兮生别离第十五章你不敢出战,我敢,铁骑第十六章夫子庙中贩卖的“无字天书”第十七章神探狄仁杰,“无才”李义府第十八章人行诡道第十九章大风起兮云飞扬(上)第二十章大风起兮云飞扬(下)第二十一章玫瑰花开,香而多刺第二十二章西蜀有王,名将有子第二十三章女刺客鱼玄机第二十四章与鱼玄机肉搏的分分秒秒第二十五章离了水的鱼,恰似玄机第二十六章儿时的那一剑(上)第二十七章岁月如逝如诗后的那一声响亮(下)第二十八章轰隆一声床榻了第二十九章虎虎的傻逼有着别样的心第三十章不会妆扮的女人第三十一章一腿,一手臂,一耳,雷霆一击第三十二章桃花成熟时,真正的女王第三十三章《鱼玄机》第三十四章冉闵,白起,菩提与孽畜(上)第三十五章冉闵,白起,菩提与孽畜(下)第三十六章江山如画波澜壮阔第三十七章白虎伏地-洗尽铅华的竺妹妹-萝卜黄瓜冬瓜第三十八章辕门近了,血雨腥风还会远吗?第三十九章煮豆燃豆萁,豆又何曾真在釜中泣过?第四十章你要换的何止只一支玉笔?第四十一章屠蛟的渔夫第四十二章乾坤早已入袖第四十三章《夫子今年四十五,芳华正茂》第四十五章一个疯女人第四十六章李义府的红袖添香第四十七章跃马秦淮河第四十八章昔日情谊,一刀两断第四十九章《一封情书》(上)第五十章《一封情书》(下)第五十一章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此起彼又伏第五十二章桃花女王来了第五十三章《父与子》第五十四章昔年的黑幕,杀呀啊第五十五章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第五十六章三千老兵(上)第五十七章锦衣卫的第三弩阵(中)第五十八章那个少年的哭泣(下)第五十九章那一道闪电,偶现鳞牙第六十章饿虎扑食的扑了上去公告27号国考,啊啊啊啊,那个嗷嗷嗷第六十一章《玄机夫人》,绑架妻儿第六十二章青衣、文成、武骚货,罪该万死的考验第六十三章我在想,他要是成了一个乞丐,我该怎么和他相遇第六十四章《淬吴钩》第六十五章磅礴而又辉煌的背影第六十六章命运呼叫转移第六十七章君臣联手布下的大网第六十八章《会挽雕弓如满月,归海一刀》第六十九章《大哉赋》引起的“太监”第七十章裴行俭的连环画,苍鹰在尘雾上盘旋第七十二章《李恪》(中)第七十三章风卷尘沙起,天降烽火(上)第七十四章天降烽火,风更冷了(下)第七十五章《白衣死士》第七十六章《萧氏》(下)第七十七章《候弦高的狰狞》(上)第七十八章《候弦高的狰狞》(下)第七十九章生命像花儿一样不容亵渎第八十章船上船下(上)第八十一章为不幸者掬一把幸酸泪(下)小妖的菜刀:致读者第八十二章谁在岁月里长长的叹息第八十三章杀孟山,从此与君山水不相逢第八十四章中国第一位自命的女皇帝第八十五章嘘……陛下醉了第八十六章风雪囚车中的李恪第八十七章都不许进来(上)第八十八章都不许进来(下)第八十九章逛青楼,此生只此一回(上)第九十章逛青楼,此生只此一回(中)第九十一章逛青楼,此生只此一回(下)第九十二章孤独而快乐的妖刀第九十三章抢娘们了(上)第九十四章抢娘们了(中)第九十五章抢娘们了(下)第九十六章《兄弟,再见》第九十七章找一个娘们浪迹天涯第九十八章龙归长安(此卷终)第一章久违的温暖第二章大雪漫京城第三章大结局
二、唐朝李克的母亲是谁
1、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史书中对其的记载只有一句话:“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2、而且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不足一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3、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当时看起来与皇位无缘的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4、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恪却在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守孝期间怀的孕,竟然连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都做不到。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了,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5、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被没入了隋掖庭,还有一个被赏给了贺若弼;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6、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德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德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应当是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很有可能杨妃生前并无妃位,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7、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8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8年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均有记载,只有15位公主因生母出身低微而不见载。
8、一直以来都有人认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那么事实是否确实如此呢?我们还是一起来看一看史实吧。
9、首先,同样是在《旧唐书》中,对李恪是“太宗常称其类己”(《唐会要》中记载为“太宗尝称其类己”。可见这里的常通尝,意为曾经而不是常常),对太子承乾则是“太宗甚爱之”,而对李泰更是用了“魏王泰宠冠诸王”这样的说法。如此一番比照,唐太宗对李恪这位所谓的“爱子”的宠爱,也实在平淡无奇了些。更何况唐太宗对三位嫡子的爱护在史书上的记载是数不胜数,而对李恪的照顾相比之下就单薄了许多,甚至无从列举。李恪能否算上是唐太宗爱子,着实值得推敲一番。
10、其次,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七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年岁相仿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十八年、二十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11、而贞观七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便将李恪毫不犹豫地打发到封地上去了,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是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仍旧选择把心爱的李泰、李治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如果唐太宗真的舍不得李恪前往封地,真的心疼爱子的话,想必李恪也应当如同李泰李治一般,留在自己的身侧,但是唐太宗并没有这么做。也许有人认为是朝臣的反对与力谏,使得李恪不得不远赴封地,不过唐太宗可不是会这么乖乖听话的人。
12、《旧唐书》中就有记载,李泰撰成《括地志》后,唐太宗“赐泰物万段”“俄又每月给泰料物,有逾于皇太子”,惹得褚遂良上了一篇《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唐太宗虽然对褚遂良的观点表示赞同,但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下了一封《皇太子用库物勿限制诏》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唐太宗能大肆赏赐财物给李承乾与李泰,却对李恪冠冕堂皇地说道:“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说什么我是怕你不学好,所以才不多给你些财物,然而在面对心爱的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全然忘记了这一点。
13、而李治被立为太子后,也因为一直同唐太宗居住在一起而并不是按照惯例入住东宫,被褚遂良、刘洎等人屡屡进谏,唐太宗最终也只是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旧留在自己身边。
14、可见群臣的意见唐太宗虽然会听取,但如果他是真的想这么做的话,总有达成的手段。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想将李恪留在身边以成全自己的爱子之情,是绝对能做的到的。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说了一番场面话,什么“父之爱子,人之常情”“但家国事殊”。如此也能认为李恪算得上是唐太宗爱子的话,个人以为这样的“爱子”其实不提也罢。
15、再者,贞观11年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的这番话——“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可不戒!”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就是:父子之间虽然是至亲,一旦犯罪,则天下的法令不能够偏私。汉朝已立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暗中图谋造反,霍光以一封便笺就杀了他。为人臣下,不能不深以为诫!
16、很明显,这口吻已经相当严厉了,根本不像是父子之间联络感情的话语,简直就是在训斥了。而联想一下正是在这一年,李恪因为打猎踩坏百姓庄稼的事被唐太宗罢免了安州都督一职,所以番话实际上是唐太宗在非常严肃地斥责李恪:“虽然你是我儿子,但你若不遵纪守法我也救不了你。”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看得出来,唐太宗其实是一副爱子情深的模样的。
17、至于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所以这封信可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18、而且就在唐太宗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说什么我怕你不学好,所以才不多给你些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19、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对李恪的谆谆告诫之意,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20、《两度帖》原文: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21、译文: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22、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
23、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不久之后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于是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一来是所有庶出皇子中最为年长的(二皇子李宽早夭),比李治年长了近九岁;二来贞观7年便去了自己的封地,且比起下面明显不成器的李祐、李愔、李恽等人,品行也要好得多。相比之下,贞观16年才开始上朝参与政务的李治自然不够老练成熟。
24、但是很显然,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所想到的。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一家之言便一锤定音。毕竟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长孙的。贞观十七年时的长孙无忌虽然位极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统而言,司徒位高却只是个虚职。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而且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怎么可能眼睁睁地坐看长孙无忌在朝中一手遮天?
25、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怎么可能只被长孙无忌这么一劝,便立刻就此作罢。而且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事一笔带过的记叙来看,很明显唐太宗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间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对长孙无忌露了个口风,长孙无忌反对,唐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更不要说什么长孙无忌反对立李恪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实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唐太宗本人。毕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的未来就很难有所保证了,这一点唐太宗显然比长孙无忌更为担心。因为当初唐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全嫡子们:
26、“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27、唐太宗改立太子时,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与李治之间摇摆不定,决定立李治也是因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不利。而在这期间,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过还有庶出但年长的李恪可以考虑,李恪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如何可见一斑了。因为李恪若是在唐太宗的心中还算是有些分量的话,唐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时候绝对会首先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贞观十七年年底诸位皇子回京过年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庶长子可以考虑,而且还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
28、至于说什么李恪远离京城和朝中大臣没有交情,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保举他做太子。事实上朝中大臣的意愿怎样并不重要,关键仍在于唐太宗自己的态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这个太子可谓是唐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为了册立李治,唐太宗甚至不惜拔剑欲在大臣面前自尽。在正式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强大可靠的东宫班底以辅佐太子。
29、“己丑,加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特进、宋国公萧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为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太宗本纪》)“又以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宾客。”(《资治通鉴》)
30、同时,唐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宫缺少历练,便开始加强对他处理政务能力的培养,时常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言传身教。
31、“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善。”(《旧唐书·高宗本纪》)“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贞观政要》)
32、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时的举动照搬过来,而不只是口头上提那么一提,被否决后既不见有过失落后悔的时候,更不曾见对李恪这个改立未果的儿子有什么内疚之情。
33、更何况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他的重要事件主要表现在他本人的列传中,然而《旧唐书》却只在长孙无忌传里将此事一笔带过。想来就连史官也觉得,唐太宗虽然有过“欲立吴王恪”的想法,然而最后却让李恪的提名沦为了打酱油的,这件事对于李恪来说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多光荣的事迹,所以才会在他的列传中根本就只字未提。更别说李恪提名失败后,并没有因此得到父亲一星半点的愧疚之情或补偿之意。反观刘邦欲立赵王如意失败后,为戚姬母子的未来安全得不到保障愁得长吁短叹,甚至“心不乐,悲歌”,不仅特意让周昌相赵,而且一听说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姬母子,当即下令要陈平等人“即军中斩哙”。想来李恪若是能在唐太宗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又如何会遭此待遇?
34、还有人因为唐太宗欲改立李恪便认为李恪是大唐的一代贤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说的那样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选择了李治作为继承人是懵懂一时(事实上看看某毛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就知道他是什么眼光了)。然而通观李恪的生平,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文功武治的政绩。《旧唐书》中对李承乾的治国才能好歹还有一句“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的介绍,对李泰至少还能知道他“少善属文”,也的确编修了一部《括地志》,其他庶出的皇子中,也有因为处理地方政务出色而被当地百姓称赞的。
35、然而关于李恪却只知其有文武才,相当笼统的一句赞美之词,至于具体有什么雄才伟略的事迹可以展现其贤能的,史书中便再无一字了。就连李恪的“善骑射”也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而已,在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的“善骑射”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
36、李恪所谓的文才更是如此,就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毫无记载,而同样因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著称于各部史书,李元昌的墓志甚至铭刻着各种溢美之词:“姿容端丽,体貌淹华。渔猎典坟,颇好音乐。至于啼猨落雁之巧,命中如入神;垂露象形之工,转注穷众妙。”一位专研经典名著,擅长音乐,射猎如神,绘画精妙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就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中挺拔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在史书或墓志铭上则完全没有分毫的体现。
37、所以若只因为唐太宗的一句“英果类己”,便断定了李恪之贤,也着实武断了些。毕竟唐太宗只是觉得李治性格仁厚温和,并没有说他不如李恪贤能,又怎能由此草率地推断出李恪便是大唐众望所归的贤王呢?
38、至于《旧唐书》中所说的“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要知道李恪作为唐高宗李治最年长的皇兄,德行比起下面几个弟弟也还说得过去,有声望并不足以为奇,没有名声才是要值得奇怪的。毕竟唐中宗时,身为相王的唐睿宗就是“望实素高”;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也是“贤而有人望”;唐太祖的曾孙李孝逸同样是“素有名望,自是时誉益重”;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在则天朝受到安抚重用,不仅是因为“地尊望重”,更是为了“顺物情”。
39、李恪被冤杀后史书中又言“以绝众望,海内冤之”,看似评价很高,然而唐太宗在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的时候,也曾说过“用绝天下之望”这样的话。不仅如此,武三思在杀桓彦范等人时,是为了“绝其归望”;王世充杀害杨侗时,也是为了“绝众望”;武则天杀李元嘉更是为了“绝宗室之望”;源休劝朱泚剪除唐宗室的时候,同样是为了“绝人望”。而格辅元刘晏被杀都是“海内冤之”,卢崇道父子被杖毙也是“四海冤之”,崔宁被缢杀后“中外称其冤”,安思顺兄弟被诛更是“天下冤之”,李林甫被构陷同样是“天下以为冤”。可见,所谓的“以绝众望,海内冤之”不过是史官的惯用语言罢了,究竟能有几分分量,可以自行掂量一番。
40、事实上李恪在大唐王朝就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只不过是近年来的一些电视剧与小说将历史篡改戏说得太厉害了,以至于误导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认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儿子唐朝最贤明的皇子。但凡愿意认真读一读正史的,看看史书上所记载的唐太宗是如何宠爱他的三个嫡子的,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唐太宗爱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相比三位嫡子数不胜数的得宠事迹,仅凭唐太宗心血来潮之下的“欲立吴王恪”,以及立储这种环境下的一句“类己”(在立太子这种情况下,不说“类己”难道要说这个儿子“不类己”?),便要妄图证明李恪的受宠,显然是不成立的。
41、特别是贞观2年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却明显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42、“吴王恪除使持节大都督益绵邛眉雅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濮王泰除使持节大都督扬州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唐会要》)
43、且先不说单就数量而言,李泰的封地是李恪的整整一倍。而李恪的封地益州,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在唐朝时可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扬一益二”的说法还得等到安史之乱以后。蜀地自古地势天险,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想想当初唐高祖李渊私下许诺唐太宗要改立他为太子时就曾说过,要将李建成改封在蜀地,原因就是“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见蜀地在唐初时候人们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了。而扬州的富庶则不必多言,更何况封地里还包括了苏杭一带。
44、更不用说事实上李恪受封的不过是益州都督,而不是和李泰一样都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的记载,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所以贞观2年5月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是李恪只被封为了益州都督——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整整一半。
45、后来李恪在贞观11年的时候,不过是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由安州都督降为安州刺史,还被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看上去封地还是在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所管辖的地方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作为都督的时候,李恪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然而作为刺史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一州之地。后来李恪又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官削户,自此一直到贞观23年共12年的时间里,李恪再也没有官复原职过。这样的待遇除了李恪,也就只有他那个被唐太宗斥为“不如禽兽铁石”的胞弟李愔同样享有了,而其他犯过远比踩庄稼更严重错误的皇子们,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严厉的惩罚。
46、唐太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面对自己的爱子时,仍旧只能如同普通人一般,寻常人家是怎么疼爱儿子的,唐太宗就是怎么做的。
47、所以李承乾就算犯下了谋逆这等杀头大罪,唐太宗也要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性命;所以李泰夺嫡失败后,唐太宗仍旧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甚至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晋封为濮王;所以李治虽然一直和唐太宗住在一起,褚遂良、刘洎为了这事上谏过多少次,也没见唐太宗以“家国事殊”为理由,把李治打发出宫去住。
48、对爱子们宠溺至极,以至于一次又一次招来了魏征这些朝臣的上疏与进谏,偏偏对李恪这些儿子该罚的罚,该杀的杀,一个都没手软。就这样,还能说李恪是唐太宗的“爱子”吗?
三、文言文大唐新语
1.《大唐新语》文言文答案、翻译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房玄龄和高士廉一起走路,遇上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说:"北门近来有什么建筑工程"德素将这件事告诉了唐太宗.太宗对房玄龄,高士廉说:"你们只须管好南衙的事务就行了,我在北门建造一项小小的工程,又妨碍你们什么事呢"房玄龄等人跪拜道歉.魏征进谏说:"我不理解陛下您(为什么)责备(房玄龄等人),也不理解房玄龄等人(为什么)道歉.(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陛下)有什么工程建筑,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知道.(陛下您)责备他们向主管官员询问(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这是辅助君主的正道.房玄龄等的询问既然没有罪,而陛下却责备他们,房玄龄等也不知道自己应当坚守职责,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原文: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
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肇,君举必记。”
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译文:贞观年间,太宗对褚遂良说:“你记录我的起居事务,记录什么事情?到底是我可以看么?”褚遂回答说:“现在的起居注,和古时候左右史一样,只写君王的言行,并记录他的善行恶行,留给后人借鉴,所以君王不会胡妄非为,未曾听说有帝王会亲自看这些记录的。”
太宗问:“我有不良好的作为,你也一定会记录吗?”遂良答:“遵守道义不如遵守官规,我的职责理当用笔记录,所以皇上你的行为我一定记录的。”刘进说:“即便使遂良不记录,天下百姓也都会记得的呀。”
岑文本早时在萧诜门下为吏.江陵平定以后,被授以秘书郎的职务,直接归中书校省所属.李靖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岑文本)被提升为中书舍人,逐渐被圣上所了解.当时颜师古(因为)对前朝旧事很是烂熟,(所以)擅长书写文书和诰命.时间没过去多久,(颜师古)就被再次启用.唐太宗说:"我亲自举荐一个人,你不用再做(中书舍人)了.”就让文本做中书侍郎,专门负责枢密省的事务.等到(岑文本)被擢升为中书令,他回家时面带忧愁之色.他母亲感到奇怪的问他(为何),岑文本回答说:“我既不是有勋爵在身,又不是前朝元老,现在忝登受到圣上荣宠的高位,位高则责重,这是古人所戒备的,所以我才感到忧愁!”有人来祝贺(他高升),他(岑文本)怒道:“今天,我只接受吊唁而不接受祝贺.“辽东之战时,所有的支出用度,他(岑文本)一个人亲自负责,神色疲惫.太宗为他担忧,说道:”文本与我一起来到(战场),恐怕不能跟我一起回京了.“(岑文本)很快就病死了》。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肇,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贞观年间,太宗对褚遂良说:“你记录我的起居事务,记录什么事情?到底是我可以看么?”褚遂回答说:“现在的起居注,和古时候左右史一样,只写君王的言行,并记录他的善行恶行,留给后人借鉴,所以君王不会胡妄非为,未曾听说有帝王会亲自看这些记录的。”太宗问:“我有不良好的作为,你也一定会记录吗?”遂良答:“遵守道义不如遵守官规,我的职责理当用笔记录,所以皇上你的行为我一定记录的。”刘进说:“即便使遂良不记录,天下百姓也都会记得的呀。”
●卷一◆匡赞第一杜如晦,少聪悟,精彩绝人。
太宗引为秦府兵曹,俄改陕州长史。房玄龄闻于太宗曰:“余人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
若大王守藩,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太宗乃请为秦府掾,封建平县男,补文学馆学士。
令文学楮亮为之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贞观初,为右仆射,玄龄为左仆射。
太宗谓之曰:“公为仆射,当须大开耳目,求访贤哲,此乃宰相之弘益。比闻听受词诉,日不暇给,安能为朕求贤哉!”自是,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
其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如晦、玄龄引进之,如不及也。
太宗每与玄龄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
二人相须,以断大事。迄今言良相者,称房杜焉。
及如晦薨,太宗谓虞世南曰:“吾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物化,实痛于怀。
卿体吾意,为制碑也。”后太宗尝新瓜美,怆然悼之,辍其半,使置之灵座。
及赐玄龄黄银带,因谓之曰:“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惟独见公。”泫然流涕。
以黄银带辟恶,为鬼神所畏,命取金带,使玄龄送之于其家也。魏征常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纳其言,封德彝难大唐新语·3·之曰:“三代已后,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岂能理而不欲魏征书生,若信其虚论,必乱国家。”征诘之曰:“五帝三皇,不易人而理,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在其所化而已。
考之载籍,可得而知。昔黄帝与蚩尤战,既胜之后,便致太平。
九夷乱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理。桀为乱,汤放之;纣无道,武王伐之,而俱致太平。
若言人渐浇讹,不反朴素,至今应为鬼魅,宁可得而教化耶!”德彝无以难之。征薨,太宗御制碑文并御书。
后为人所谗,敕令踣之。及征辽不如意,深自悔恨,乃叹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此举也。”
既渡水,驰驿以少牢祭之,复立碑焉。太宗尝临轩,谓侍臣曰:“朕所不能恣情以乐当年,而励心苦节,卑宫菲食者,正为苍生耳。
我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昔汉高得萧、曹、韩、彭,天下宁晏;舜、禹、殷、周,得稷、契、伊、吕,四海乂安。如此事,朕并兼之。”
给事中张行成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生人于涂炭,何禹、汤所能拟。
陛下圣德含光,规模弘远。然文武之烈,未尝无将相。
何用临朝对众,与其校量,将以天下已定,不籍其力,复以万乘至尊,与臣下争功。臣闻:‘天何言哉,而四时行焉’。
又曰:‘汝唯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臣备员近枢,非敢知献替事,辄陈狂直,伏待菹醢。”
太宗深纳之,俄迁侍中。太子承乾既废,魏王泰因入侍,太宗面许立为太子,乃谓侍臣曰:“青雀入见,自投我怀中,云:‘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臣有一孽子,百年之后,当为陛下煞之,传国晋王。
’父子之道,固当天性。我见其意,甚矜之。”
青雀,泰小字也。褚遂良进曰:“失言,伏愿审思,无令错误。
安有陛下万岁之后,魏王持国执权为天子,而肯杀其爱子,传国晋王。大唐新语·4·王者乎陛下顷立承乾,后宠魏王,爱之逾嫡,故至于此。
今若立魏王(须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也。”
因起入内。翌日,御两仪殿,群臣尽出,诏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褚遂良,谓之曰:“我有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憀.”因自投于床,无忌争趋持,上抽佩刀,无忌等惊惧,遂良于手争取佩刀,以授晋王。
因请所欲立,太宗曰:“欲立晋王”。无忌等曰:“谨奉诏。
异议者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也,宜拜谢之。”
晋王因下拜。移御太极殿,召百寮,立晋王为皇太子。
群臣皆称“万岁”。高宗朝,晋州地震,雄雄有声,经旬不止。
高宗以问张行成,行成对曰:“陛下本封于晋,今晋州地震,不有征应,岂使徒然哉!夫地,阴也,宜安静,而乃屡动。自古祸生宫掖,衅起宗亲者,非一朝一夕。
或恐诸王、公主,谒见频烦,承间伺隙。复恐女谒用事,臣下阴谋。
陛下宜深思虑,兼修德,以杜未萌。”高宗深纳之。
则天朝,默啜陷赵、定等州,诏天官侍郎吉顼为相州刺史,发诸州兵以讨之,略无应募者。中宗时在春宫,则天制皇太子为元帅,亲征之。
吏人应募者,日以数千。贼既退,顼征还,以状闻。
则天曰:“人心如是耶?”因谓顼曰:“卿可于众中说之。”顼于朝堂昌言,朝士闻者喜悦。
诸武患之,乃发顼弟兄赃状,贬为安固尉。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61303132顼辞日,得召见,涕泪曰:“臣辞阙庭,无复再谒请言事。
臣疾亟矣,请坐筹之。”则天曰:“可。”
顼曰:“水土各一盆,有竞乎?”则天曰:“无。”顼曰:“和之为泥,竞乎?”则天曰:“无”。
顼曰:“分泥为佛,为天尊,有竞乎?”则天曰:“有。”顼曰:“臣亦为有。
窃以皇族、外戚,各有区分,岂不两安全耶!今陛下贵贱是非于其。”。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
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
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
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
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
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
妇称夫之母《晋书·列女传·孟昶妻周氏》:“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建!事之不成,当於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唐赵璘《因话录》卷三:“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丈夫的母亲《太平广记》卷一百二十二“陈义郎”:“大家见之,即不忘息(媳)妇》.”众人大伙儿唐杜荀鹤《重阳日有作》诗:“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西沉且莫回.”明冯惟敏《不伏老》第四折:“你我大家,都要秉公守法哩!”《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你看他大家在那里捉迷藏捉得好不热闹.”老舍《骆驼祥子》十:“他没法,把自己的话有头有尾的说给大家听.”大作家大专家宋叶适《答刘子至书》:“盖自风雅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明史·唐顺之传》:“为古文,洸洋纡折有大家风.”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董思翁画册题记》:“此可见公少即能画,涉历至老,既成大家,犹不自满.”叶圣陶《倪焕之》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古指卿大夫之家《书·梓材》:“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孔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以通达卿大夫及都家之政於国.”蔡沉集传:“大家,巨室.”《左传·昭公五年》:“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国语·晋语一》:“大家邻国,将师保之.”韦昭注:“大家,上卿也.”后即以称豪门贵族.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唐韩愈《杜君墓志铭》:“杜氏大家,世有显人.承继绵绵,以及公身.”明黄信《明道篇》卷四:“今之论治者,见民日就贫,海内虚耗,不思其本,皆为巨室大家吞并所致.”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奴仆对主人的称呼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彦思奴婢有窃骂大家者.”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河内司马惟之奴天雄死后还,其妇来喜闻体有鞭痕而脚著锁,问云:‘有何过至如此?’曰:‘曾醉,窃骂大家,今受此罪.’”《百喻经·奴守门喻》:“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寳所在?’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古代对女子的尊称《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后汉书·皇后纪下·虞美人》:“大将军梁冀秉政,忌恶佗族,故虞氏抑而不登,但称‘大家’而已.”清刘大櫆《章大家行略》:“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汉蔡邕《独断》:“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能破之.”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初令宫人宣勅示王后,后曰:‘愿大家万岁.昭仪长承恩泽,死是吾分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家计必杀儿,愿容儿衣冠就死.”清曹寅《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陛辞南归恭纪》诗之一:“云影觚棱曙色开,鸡鸣问寝大家来.”。
大唐猎母录和大唐寻芳谱女主角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