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三峡》郦道元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八上《三峡》课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三峡》郦道元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原文和翻译
1、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中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云表。仰瞻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2、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二、《郦道元《三峡》》古诗原文及翻译
1、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2、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3、原文: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4、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6、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7、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8、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9、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11、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12、(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13、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14、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15、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6、原文: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山峰
18、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19、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0、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1、注释;①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
22、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23、原文: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4、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5、(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
三、郦道元 三峡主旨
1、北魏·郦道元《三峡》文章主旨: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7、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8、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9、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11、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12、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13、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
14、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
15、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16、从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1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18、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
19、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20、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
21、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
22、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