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从军行王昌龄诗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王昌龄的诗词解读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从军行的诗意是什么
1、《从军行》古诗的意思: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5、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6、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7、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
8、《从军行》古诗的意思: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12、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13、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14、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
二、从军行王昌龄诗意解释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一共有七首,解释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解释: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解释: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释: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解释: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解释: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高高地悬挂着一轮秋月。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星夜传诏将军,赐予尚方宝剑令其领兵杀敌;将军辞京奔赴前线,很快就大获全胜。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解释: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而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从军行七首
三、《从军行》的诗意
1、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2、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3、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着战士们的厮杀声。
4、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5、从军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
6、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
7、黄河:水名,在唐肃州(今甘肃酒泉)附近。黄河一作金河。
8、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9、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九年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王维早年热衷政治,在谪济州司仓参军以后亲眼目睹一次普通的规模不大的出征,以及出征将士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作者感同身受写这首诗。
10、这首描述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诗的前四句写渡河出军,突出表现各种声响,气氛烘托极为成功;后四句写战争,亦从侧面描写,高度概括。最后一句写战士胜利,激情大振。“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中。
关于从军行王昌龄诗意,王昌龄的诗词解读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