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暮色苍茫看劲松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叫暮色苍茫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暮色苍茫看劲松的全诗意思
意思是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原文: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出自《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毛泽东1961年9月9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
二、暮色苍茫看劲松全诗是什么
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2、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3、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4、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5、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6、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牯岭之西,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故名。李进即江青。
7、仍从容:指劲松面对飞渡的乱云仍从容不迫。
8、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
9、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无限的风光。
10、这首诗通过对劲松和仙人洞生动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11、本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寓理于景。毛泽东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首先塑造两个主要形象:“劲松”和“仙人洞”。然后塑造“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它们作为背景出现在诗中,从而构成了庐山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
12、它不但形象生动,气势宏伟,使人深受感染,而且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使人得到启发。
13、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为了实现理想要不懈地追求、奋斗;或者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受到挫折、身处逆境的时候,都应该充满必胜的信心,进行不懈的努力,敢于攀登险峰,去夺得最后的胜利。因此,这首绝句成为了寄情于景、寓理于景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什么意思
1、意思是暮色苍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
2、1,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仍从容:指劲松面对飞渡的乱云仍从容不迫。
3、2,松树一向就是被国人视作坚强不屈、不怕压迫、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象征。作者将当时的形势比作“暮色”,“劲松”比作自己以及不惧外来压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伟大的中国,涵盖深远,蕴魅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甚至于激起读者汹涌澎湃之激情、临危不惧之遐想。,
4、3,作诗之日,是作者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
5、4,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当时全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艰难险阻中寻求治国自强的真理,并表现出浩浩傲然之骨气,正是有这样的领导集团,才得以顶住了强大的外来压力,战胜了来自国外的挑战,使国内经济建设事业得以在困难中继续向前推进。
6、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8、1,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9、2,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这是考验国人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挑战而上。
10、3,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苍茫”为“无边无际、模糊不清”之意,“暮色苍茫”表当时的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但“劲松”依然刚劲挺拔,从容不迫。
11、4,毛泽东正是有着这超然的气魄和智慧,才能将前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玩弄于手掌之间,巧妙利用通过博弈所赢得的空间化解了许多危机和国内纷争,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自信。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暮色苍茫看劲松和什么叫暮色苍茫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