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咏史怀古诗的特点的知识,包括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咏史怀古诗特征
1、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3、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5、(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6、(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7、(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8、(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9、(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咏史怀古诗有哪些特点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2、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1)对人或历史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2)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叹,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1、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2、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3、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4、讽刺。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明白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5、衬托。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6、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7、虚实。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想象就是虚的一种。
如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表楼梦好,难赋深情。”“杜郎”两句,是想象当年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的杜牧,如今要是再来,面对荒凉破败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情。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古代诗人的大多是寒士,大济苍生的念头使他们多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最有理由怀古的时候。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关于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