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杜甫生平简介300字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杜甫的一生简短概括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
1、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2、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3、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4、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5、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 4个时期。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6、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7、长安时期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
8、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9、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10、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
11、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流亡时期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二、杜甫生平事迹简介 400字
1、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3、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5、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6、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三、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诗词风格多样,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反应了社会矛盾与百姓疾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现有大约1500首的诗歌留世。
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的京兆杜氏,从魏晋一直到唐朝都是显赫的杜氏家族。杜甫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过着少爷的生活,自小喜欢学习,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的杜甫一直在游历多地。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在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每日谈诗论文,切磋琢磨。告别李白后,杜甫回到长安,开始应试但是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在长安10年,都没有考中。
755年,杜甫的《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让他待在集贤院。11月安史之乱,唐肃宗即位。杜甫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但杜甫后来救房琯,使得唐肃宗不再重用他,被贬到华州。
758年,杜甫对当朝时政失望透顶,最后决心离开官场,开始四处漂泊的生活,期间,杜甫的大量诗篇写成,770年杜甫一直在江中小舟上度过,想要回到家乡的杜甫遭遇江水暴涨,被困江边,得到耒阳县令的救助,一心想北上的杜甫后来在江中小舟上去世,年终59岁。
杜甫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三吏三别,是杜甫对当时环境的体会和感受,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描述了战争前后人民的生活疾苦,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写出了人民感情的痛苦,战乱引发人们生活的改变。
三吏三别的创作年代是杜甫在759年3月唐朝60万大军战败,为了恢复兵力,国家开始无限制的招兵,新婚妻子送别丈夫,年迈老母送别儿子,有些老妇升职为此献出自己的性命。当时杜甫非常同情这些老百姓,但是国家局势危机,他又不得不默许这样的招兵形势,所以杜甫的心情很复杂,他既同情老百姓的悲惨遭遇,批评统治阶级的残暴,又同情又感激的心情让杜甫写下了这三吏三别,以人物的独白,书写这现实的情况。
杜甫和李白不一样,杜甫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歌就是唐朝的一面镜子。杜甫有治国的雄心,但是由于时代的动荡使得这位才子最后颠沛流离,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杜甫作的诗就是他人生的缩影。
杜甫虽为唐朝著名诗人,但是其在世时自命清高,不愿受嗟来之食,对朝廷腐败之气甚是鄙视,故其常生活清贫困苦,所以杜甫生前有不少趣事是因为他家中贫困而发生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杜甫趣事吧。
且说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听闻战乱结束所流露出愉悦之情所作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成为一首名诗,广为流传,而因这首诗所引出的趣事也成为佳话。
原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且说杜甫家贫,平日温饱尚成问题,在他弃官离去,隐居在蜀中茅草屋的时日,虽暂得安定,也得好友相助,但依旧穷困潦倒。某日,有客人来访,在杜甫草堂中欲以诗会友,遂杜甫必须在家中以好酒菜来待客,这可为难了杜夫人,家中困至未有好菜可招待,杜甫见厨房内有酒菜鸡蛋和豆腐便心生一法。
杜夫人之后端出三菜一汤,分别是炒韭菜加两蛋黄、炒韭菜加蛋白、清蒸豆腐渣、韭菜豆腐汤加几片白色蛋壳。虽很寒酸,但是经由杜甫赋予菜名后却显深意。这几道菜么,名字分别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是深得几位客人的拍手叫好。
于是此时得以流传,在民间便有不少有才气之人引用杜甫这件事,延伸了众多趣事,不得不感叹杜甫的才气过人啊。
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其所写之诗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很好的将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结合,使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得到高度统一,他早年的诗歌多为伟大抱负,在他漫游时期,诗歌多表现放荡不羁狂傲的一面,有内心宏伟之志也有山河雄伟之象。
在杜甫客居长安期间和经历“安史之乱”时期,诗歌多为表现仕途不顺、动荡年代的社会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现实的同时也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这期间产生,不仅使用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且很好的表达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在文学造诣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别”是杜甫看到人民不仅要忍受战争的残酷还要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其中感受他们所受的苦难所写的,分别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成为著名的诗集。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杜甫心系国家兴亡,满腔愤怒之情通过《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爆发悲愤之情。
在杜甫回乡探望,心系家人也有几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都表现了杜甫在旅途所经历的悲苦之事还有见家庭贫困的现状以此表达对当时局势的见解和无奈。
关于杜甫生平简介300字和杜甫的一生简短概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