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以及绝句两个黄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两个黄鹂鸣翠柳后面一句是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
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成语分别是——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话说有一天,县太爷把祝枝山请到县衙,拿出儿子写的一篇文章让祝枝山看。祝枝山难以推辞,认真看了一遍,提笔写了两句唐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旁边注了一行小字:打两个成语即为评语。之后,祝枝山就离开了。
师爷们看了祝枝山的评价,纷纷恭维说:上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有声有色;下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思是青云直上,指公子前途无量。县太爷眉开眼笑。
祝枝山的好友得知了此事,就到祝枝山家拜访,询问祝枝山的本意.祝枝山说了八个字,恰恰与师爷们理解的意思相反。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弘治五年(1429)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遭际与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名山藏》云:"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是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下一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其三)》。诗文如下: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5、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6、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7、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8、《绝句(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诗人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9、这首诗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以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10、全诗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一句是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下一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中的诗句。
3、《绝句四首》其三全诗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的字面意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这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6、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万里船”三字意味深长,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