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释文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释文的知识,包括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归去来兮辞释文多少字
1、《归去来兮辞》共654字(包括序)。
2、《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3、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4、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5、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
6、“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二、赠序文有哪些文言文
1.什么是书序和赠序
序(通叙),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序(通叙),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翻开古今中外书籍看看,有序无序的书均有。著名诗人李瑛出版的集子多达40余部,几乎都没有序文。有的书(特别是古籍书),则常见有多篇序文置诸卷首。可见一本书要不要序文尽可见仁见智,我个人则认为书还是以有序文为妙,我一直把每册书的序文视若“通道”、“桥梁”和“药引”。
有序的书,可以是自序,它偏于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可以写些其他想让读者知道的事情。大多数书则由他人作序。不论自序或他人作序,序文一般都居著作正文之前,跋文殿后。但也有例外,如《太史公自序》,就置于书后,成为一个特殊的体例。我们常在古文中读到另一种序文,如柳宗元《送薛存义序》、韩愈《送孟东野序》、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等,属于“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多为美文,和书序有别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指在零陵离任时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俎上(载:承,这里指盛放。俎:古代祭祀或设宴时用来陈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种木制礼器),把酒斟满酒杯(崇:充实,充满,这里指注满,斟满的意思),追赶进而送到江边(浒:水边),请他喝,请他吃(即为他饯行),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老百姓的仆役(盖:语气副词,表委婉推测语气),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当于句末语气词“耳”,表限止语气,肯定陈述的事实只限于这样)。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食于土: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乎:介词,相当于‘于’,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使(官员)负责对我们公平办事(司平:负责公平办事。我:我们,这里是以‘民’的口气来说的)。现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禄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直:通‘值’,酬金,这里指俸禄。怠:懈怠,轻忽,办事不认真,不尽力),普天之下到处那是。哪里只是不认真(岂惟:岂止,哪里只是)?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盗:窃取,这里指贪污和敲诈勒索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向使:假使),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货器:钱财物品),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黜:降职或罢职。这里指主黜仆,是驱逐不用的意思)。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以今:于今,而今,现在),而百姓却不敢肆无顾及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驱逐、处罚(肆:无所顾忌地、大胆地发泄或表示出来),为什么呢?情势不同啊(势:情势,这是指民与官的地位跟主与仆的地位情况不同)。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得不:能不)?”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假:暂。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讼:诉讼。平:处理得公平合理),缴纳赋税的(负担)都均衡合理(均:指按合理比例承担赋税),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怀:怀有。暴:暴露,表现出来),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的:的确,真实),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审:明白无误,清楚)。我又低贱又耻辱(指被贬谪流放),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评议(幽:昏暗,指昏庸恶劣的官吏。明:指贤明的官吏),在他临行的时候(往:指离任前往别处任职),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赏:赐,赠给。重之:指在‘赏以酒肉’之外再加上[赠言]。辞:言辞,这里指这篇赠序)。
赠钱献之序(1)作者:[清]姚鼐【原文】孔子没而大道微(2),汉儒承秦灭学之后(3),始立专门,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妬(4),不相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
久之,通儒渐出(5),贯穿群经,左右证明,择其长说。及其敝也,杂之以谶纬(6),乱之以怪僻猥碎,世又讥之。
盖魏晋之间,空虚之谈兴,以清言为高(7),以章句为尘垢,放诞颓坏,迄亡天下。然世犹或爱其说辞(8),不忍废也。
自是南北乖分(9),学术异尚(10),五百余年。唐一天下,兼采南北之长,定为义疏(11),明示统贯,而所取或是或非,未有折衷(12)。
宋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旨,群经略有定说(13)。元明守之,著为功令(14)。
当明佚君乱政屡作(15),士大夫维持纲纪,明守节义,使明久而后亡,其宋儒论学之效哉!且夫天地之远(16),久则必变。是故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17)。
学者之变也,有大儒操其本而齐其弊(18),则所尚也贤于其故,否则不及其故,自汉以来皆然已。明末至今日,学者颇厌功令所载为习闻,又恶陋儒不考古而蔽于近,于是专求古人名物制度训诂书数(19),以博为量,以窥隙攻难为功(20)。
其甚者,欲尽舍程朱,而宗汉之士,枝之猎而去其根(21),细之蒐而遗其巨,夫宁非蔽与(22)?嘉定钱君献之,强识而精思,为今士之魁杰,余尝以余意告之,而不吾斥也。虽然,是犹居京师庬淆之间也(23)。
钱君将归江南而适岭表(24),行数千里,旁无朋友,独见高山大川乔木,闻鸟兽之异鸣,四顾天地之内,寥乎茫乎,于以俯思古圣人垂训教世先其大者之意,其于余论,将益有合也哉。【译文】孔子去世后,大道便衰微了。
汉代儒生在秦始皇毁灭学术之后,开始设立专一的师门,各家抱住一部经书,老师学生一代一代地传授,同辈之间怒恨嫉妒,不肯互相交流理解彼此的学术,对于圣人的道理,就像相互之间建筑了墙垣,闭塞了门户里巷一样。时间长了,博通的儒家学者逐渐出现,贯穿各类经典,互相比较证明,择取那些优善的说法。
到后来又衰弱了,便用谶纬的说法夹杂其间,用怪癖卑俗琐碎的东西搅乱学术,世人又讥笑这类学说。大约到魏晋时期,清谈空论的风气大盛,学者们都以擅长清谈为高雅,把章句之学看得尘垢一般,一个个放纵怪诞,萎靡颓伤,直到天下灭亡。
然而世间还是有人喜欢那些清谈家的言论,不忍心废弃。从此南朝北朝分裂对峙,学术主张也不相同,一直持续了五百多年。
唐朝统一天下,兼采南北两派的长处,确定作出经义的疏解,明白告示天下统一贯彻,但所取观点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还没有折衷是非,取得公认的说法。到了宋代,真儒才领会了圣人的要旨,各种经书才大致有了确定的解释。
元代明代遵守宋儒的观点,并制定求取功名的法令。当明代屡次出现昏君败坏政治,士大夫却能维持国家纲纪法制,明确守持节操道义,使明朝维持了很长的时间才灭亡,这大概是宋儒论述力学的效果吧!再说天地的运动,时间长了,必定要发生变化。
所以夏朝崇尚忠义,商代崇尚朴质,周代崇尚文化。当学者发生变化时,如果有大儒把握根本,整治弊端,那么推崇的就会比原来的好,否则就赶不上原来的,从汉代以来都是这样。
从明末到现在,学者很讨厌功令载录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有厌恶那些浅薄的儒生不考求古代的东西而被近代的东西所蒙蔽,于是专心于考求古代的名物制度、字句训释、六艺知识,以博洽来衡量学问,以相互挑毛病、相互批驳为努力的目标。而严重的,竟想全部抛弃程朱理学,而以汉儒为正宗,猎取枝节而舍弃根本,搜寻细微而漏掉重大,这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嘉定钱献之君,记忆力强,又精于思考,是当今读书人中的魁杰,我曾经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他并不排斥我的意见。
虽然如此,但他毕竟还是居住在京师这种各学派混杂在一起的地方。钱君将要返回江南而到岭南去,旅行几千里,身边没有朋友,只能看到高山大川和高大的树木,听到鸟兽的怪异鸣叫,四面环视天地之内,寥廓苍茫,在这种情况下低头思索古代圣人留给后人的训导和教诲世人要以重要的东西放在首位的用意。
那么和我的观点,将会变得更加一致吧!参考:百度文库/link?url=KzFoRIvlHDr9ptU8EsZ4x05Ku1oHA0d05kXzbM9jRPH2bCvV93CA6j23UEg-mYSv5pyEeg4ZOrehlfNn5LHpfADGapIHAVbyoRaQkgwYuoG【注释】(1)钱献之:钱坫,清代学者兼书法家,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官乾州兼署武功县,精研文字学和地理学,著有《说文解字斠诠》、《十经文字通正书》、《史记补注》、《新斠注地理志》等。(2)微:衰败。
(3)灭学:指秦始皇焚书坑儒。(4)侪偶:同辈,此处指同代各家。
(5)通儒: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学家。(6)谶纬:汉代流行的神学迷信。
“谶”指图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的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典的著作。
(7)清言:亦称清谈或玄言。魏晋时期崇尚虚无,喜谈名理。
这种社会风气始于魏,当时何晏、夏侯玄、王弼等。
1.: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可以深刻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
2.发现作者淡泊名利、鄙弃世俗的情怀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产生了共鸣;更发现古人们恬淡的人生志趣,对于如今浮躁的时代、缺乏郑重之心的学生是多么的要紧。
3.如果文言文的学习离开了文化情感的熏陶,学生的学习只会苍白无力。其实,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4.汉刘向《说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升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示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5.《水浒传》第七九回:“韩存保感激无地,就请出党世雄相见,一同管待.”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多谢收留,感激不尽.”老舍《善人》:“她只能去为别人服务,可是谁感激她,同情她呢?”小珊迪忠心感谢我
6.《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7.唐陈润《阙题》诗:“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
例如《生于忧患于安乐》一文,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忧患意识”,“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识,但是,问其忧患意识的现代意义,如何让自己成为人才,学生一筹莫展、一片茫然。这关键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吟哦讽诵精妙呈现。
8.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吟咏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的政治抱负时,更应体味“先忧后乐”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现实意义。
9.(《赠学者》)这首诗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的。学习文言文更要丰富积累,积累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丰富的阅读感悟等等。积累多时自有贯通处,贯通豁然必有致用时。
10.例如:《岳阳楼记》写“古仁人之心”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
在进步学习积累《醉翁亭记》《捕蛇者说》之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柳宗元的关注民生,使学生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悟入木三分。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严光传--范晔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有历岁月之久,未必其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岛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亦有不能昧者,或时仅见于里巷之歌谣,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宣之使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曰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曰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释文(因缺乏资料可能出现错讹,供参考):
张牧,由秋官尚书,改任判苏州州判。正逢其辖县昆山县令空缺,(张牧)前来代兼此职。不到一个月,新县令到任。我们这帮朋友,为了在玉山之阳一聚,特邀张牧尽一日之欢,却没有人不为张牧的离去感到戚然的。
啊!人之间的交往,有的经历过很长的岁月,未必真心交好;岂只是不能交好,有的甚至厌烦了长时间的往来,而躲开他唯恐不及。像张牧这样没有瞧不起我们这帮人,是我们热爱他的原因,可谓是有情了,官吏们的相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素无亲友关系。一旦受皇帝命令,忽然凑到一起的人,哪里会有比法度威力更有能耐的?他们这些人也就是因为有感情才相知相爱而已。现在有些人自以为能决定自己管辖的百里地盘内的人的生死,认为法度威力能做得到,对别人漠然,而放纵自己的一意孤行,正是当今世上的俗吏才如此。张牧为人慈爱和乐平易,可一望就看得出来他的情意;因而来这里***不到一个月,全县的官民,无不喜爱他仰慕他。
感叹哪!我县的人民,努力耕种以保证上缴的税负。全心全意伺服皇帝派来的官吏,真是无所不至。虽然相继死在重刑之下,也从没敢有怨恨之心;(抽时间再续)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