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文天祥正气歌和正气歌的歌词内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文天祥正气歌以及正气歌的歌词内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文天祥的《正气歌》中都提及了历史上的哪些人物
1、1276年,杭州被攻陷,南宋灭亡。但是南宋的残余势力还未放弃抵抗,他们辗转江南各地,一直到广东崖山。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过扬子江》、《过零丁洋》、《金陵驿》等著名的诗篇就是写在这个过程中。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第二年被押解至元大都(北京),在狱中长期关押,但始终没有投降。1281年,他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成为了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此诗能够反映出南宋文人的气节精神,反映了当时理学的影响颇深。
2、宋朝时期,理学家们将佛教、道家的理论引入了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而宋代的理学家尤其重视的是儒学中的气节精神。所谓的气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就是气节,孟子称为“浩然之气”。
3、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正气歌》的序
4、文天祥将这种浩然之气叫做“正气”。他在序中介绍了当时狱中有各种水气、水气、日气、火气、人气、米气,混杂起来就演变为了“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的恶气,秽气。文天祥则认为自己有一身浩然之气,可以抵御一切的歪风邪气。这里用到了比拟的手法。在诗歌的第一句,就对“浩然之气”进行了描写,说他充满整个宇宙,可以幻化为各种形态,只有在危难之时才会显现出来。
5、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6、气节表面上是个人的修养水平,实际上也和国家民族息息相关。因为儒学就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北宋初期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种兼济天下的体现。
7、儒学讲究的兼济天下主要有两个对象,一是民,二是君,合起来就是江山社稷。这都是从忠君思想发展而来的。虽然忠君思想自古就有,但是从未像宋代这般强烈。刘麟瑞、赵景良等集录的《忠义集》的序中说:“
8、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知杀身成仁之为美。及其遭罹变故而且亡也,死宗庙者有之,死社稷者有之,死君上者有之,死城郭封疆者又有之。”如靖康之变后,“忠臣羲士死者接踵
9、南宋被元朝所灭,同样出现了许多气节之人投死,其中以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为代表。张世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战败崖山,溺死平章山下;陆秀夫在雅山之败后背着赵昺赴海而死;文天祥被俘虏后,拒绝投降,最终从容就义。
10、正气歌的第五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承前启后的一句,主要引出古代历史上那些在危难时刻依然保持气节的人,他们无疑都是文天祥的榜样。这里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11、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12、“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指的春秋时期的两位史家。“求实直书,书法不隐”是中国古代史家的优良传统。当有强有力的外力要求他们修改所写内容时,许多优秀的史家就不惜以死相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齐国的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于是记载“崔杼弑其君”,于是崔杼又杀太史。但是太史的两个弟弟又接着写,都被杀害。崔杼于是威胁太史的第三个弟弟,让他修改,但是遭到拒绝。崔杼无可奈何,就放他回去。在路上,他遇到了南史氏。原来南史氏担心太史死后没有记载这事,于是就带着书来准备记载此事。通过这一件事情,史家的气节精神尽显。
13、董狐是晋国的史官。当时赵盾和晋灵公有矛盾,晋灵公想要杀赵盾,赵盾被迫流亡。不过赵盾的弟弟却发动政变,杀了晋灵公。于是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实际上,董狐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政变就是赵盾谋划的,所以就如此写了,后来赵盾也无可奈何。这件事被称为“董狐直笔”,孔子评价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实际上,中国许多的史,家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后来的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代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是文天祥最最的人生价值之一,因此将此放在首位。
二、文天祥《正气歌 》的主旨
1、《正气歌》感情强烈,既是赞歌,又是战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2、《正气歌》是南宋的著名的爱国诗人的诗作。此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元统治者囚于燕京监牢里的一个小土室内写成的。
3、这首五言古诗共六十句,是围绕着“正气”着笔、展开的。
4、a、写历代英雄人物的“正气”。诗人在诗中,一连列举了历史上十二位英雄人物的事例,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坚决斗争,至死不屈。之所以能这样,就在于他们具有可贵的“正气”,也就是爱国主义思想。
5、b、把“正气”视为人类最崇高的道德。诗人认为,不论古今,不论生死,只要有了“正气”,有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就会置身死于肚外。诗人也正面对着各种迫害、秽气、毒气,但并没有被困倒,反而更加坦然、顽强地活下去,诗人认为正是因为自己具有这股正气的缘故: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里诗人把“正气”摆到了极为崇高的地位。
6、《正气歌》,前半部分历数乾坤正气的历史表现,后半部分为自序。诗中所写的“正气”,毫无抽象之感。诗中也没有故作豪言壮语,却令人肃然起敬。
7、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那种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也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并需要的。
8、这首《正气歌》从开篇到结束,至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正气的精神。即: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有了这种横贯日月、直冲斗牛的正气,就可以抗击一切邪恶。
9、“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种“正气”,就是深厚的爱国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这种“正气”也正是炎黄子孙的所崇尚的民族精神。
10、诗人本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为历代百姓所崇尚、敬重。
11、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元军渡江侵宋,他毁家纾难,在赣州,起兵勤王。次年,元军包围临安,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赴敌营谈判,被拘留。不久他从镇江逃脱,历尽千辛万苦,渡海南归。拥戴益王(宋端宗)登位,出兵江西。1278年在五坡岭兵败被捕,前往燕京被囚禁了三年之多。期间远,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但文天祥丝毫不畏威胁利诱所动,1282年,47岁的文天祥慷慨就义。
12、无论是文天祥的诗作中所反映出的“正气“精神,还是他本人在抗元斗争中出生入死的艰难历程,以及面对生死人坚持抗击一切邪恶胁迫,视酷刑如糖浆(“鼎镬甘如饴)、置生死于度外的无畏精神,都表现出诗人自身的人格魅力。
13、南宋所处的历史背景,也需要文天祥式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英雄。
14、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长期尖锐的时代,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攻陷宋都汴梁(开封),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第二年,金军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结束。同年,宋钦宗之弟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杭州),这就是南宋。南宋和金讲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这是居住在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强大起来,蒙古各部落由成吉思汗统一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15、处在这种历史背景中,封建统治者需要有正气的人才将领,而平民百姓渴望和平,更是敬重民族英雄。不仅是文天祥,当时有名的杨家将,也成了老百姓口头流传并拥戴的英雄人物。
三、文天祥的《正气歌》全文
1、【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3、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4、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5、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6、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7、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8、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9、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10、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11、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12、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