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淮阴侯列传赏析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史记·淮阴侯列传》读后感600字
1、学会隐忍------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
2、读史使人睿智,读史使我学会隐忍。我读了《史记·淮阴侯列传》这部分中的“胯下之辱”,内容大致如下:
3、一个恶少年看韩信不顺眼,在市集上向他挑衅,叫他要么刺自己一剑,要么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盯着这个人半天,一语未发,弯下腰从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众人大笑。若是当时他因一时之气,把那个恶少年杀了,日后也要应付官府的追捕,就不会有后来的功成名就了。
4、这部分虽然不是很长,却告诉我们做人要隐忍。
5、《史记淮·淮阴侯列传》让我想起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复国,他在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天就这样卧薪尝胆,隐忍了十几年,最终成功击败了吴王夫差。
6、还有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惨遭宫刑后,还能忍辱负重编修《史记》,终使这文学巨著横空出世。
7、这些事和韩信胯下之辱道理一样,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隐忍。
8、《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让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青年,他们一点挫折也承受不了,常会为一点小事而冲动从而毁了自己的前途,真是标准的“愤青”。这些反面教材以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隐忍。
9、《史记淮·阴侯列传》还使我想起了那年寒假……
10、傍晚,太阳已经偏西了,天边还泛着红霞,夕阳的余晖照在我的脸上,和风吹拂着我的两鬓。在我的跟前站着一个头发凌乱,身穿红色外衣和灰色牛仔裤的貌似不良少年的人。
11、“小子,你刚才骂我什么来着?”那不良少年道。
12、一听这话,我顿时气血上涌,脸上青筋暴现。
13、“小子,快过来给老子道歉!”那个不良少年接着喝道。
14、正当我准备卷起袖子,大打一架的时,突然脑海浮现出韩信胯下之辱的那一幕,火气登时消了,反倒吓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没打,我刚才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点也没想过此事的严重后果,小不忍则乱大谋啊!于是,我低下头,不卑不亢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件事更使我对隐忍坚信不疑。当然,当国家、民族的尊严被侮辱时,我们就要奋起反抗,不能隐忍。
15、我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时时刻刻陪伴着我,提醒着告诫着我做人要学会隐忍。
16、简评:小作者对隐忍的感受不仅在于他能够读透文章,还在于用心感受生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小作者巧妙抓住其中一点,从内容略加赏析,然后结合自己实际谈体会,可谓水到渠成。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也不一般,既如行云流水,又简洁凝练,绝不拖泥带水。文章结尾揭示主题:做人要学会隐忍。
二、《淮阴侯列传》读书笔记
1、《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的最后有:
2、《史记》读书笔记之一:美德的弊端
3、太史公说:“夏朝的政治奉行忠厚,忠厚的弊端,是使百姓粗野缺乏礼节,所以殷朝承续夏政而奉行恭谨。恭谨的弊端,是使百姓相信鬼神。所以周朝承续殷政而奉行礼仪。礼仪的弊端,是使百姓讲究文饰而情薄不诚信,所以解救不诚信的弊端莫若奉行忠厚。……”
4、读了这段,我才发现“忠厚”、“恭敬”、“礼仪”这些传统美德也有弊端:
5、忠厚的人诚信,却容易莽撞,丧失理智。
6、恭敬的人谦逊,却往往沉默,逆来顺受。
7、讲礼仪的人礼貌,却渐渐虚伪,文过饰非。
8、那讲诚信的人呢?诚信的人真实却不现实。哎!竟然得出这样的结论。
9、《史记》读书笔记之二:可爱的孝文帝
10、《史记》读书笔记之二:可爱的孝文帝
11、孝文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武帝的爷爷。我说他可爱,是因为他本不是“天子”,却作了“天子”,作了“天子”却没有“天子”的“样子”。
12、《史记》之《孝文本纪》我还只看了三分之一,先把我所看了的,他的开明之处列出来,至于他的生平我下次补上:
13、废除了“连坐”的法律,所谓“连坐”就是一人犯罪全家获罪。
14、废除了“诽谤”和“妖言”的罪名,鼓励臣民“进献善言”。
15、孝文帝是高祖刘邦排行中间的儿子。高祖逝世后,吕氏家族的人企图发动叛乱,被朝廷重臣所覆灭。最后大臣们谋划召还是代王的刘恒入长安并拥立他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
16、“刑法竟达到断人肢体、毁坏肌肤、使人终生不能康复,这是多么痛楚而不讲求恩德的作法,这怎么能符合为民父母的主旨呢!应当废除肉刑。”
17、“……我听说凡是天下万物若有萌出,没有哪一种会没有死亡的。死是天地间的规律,物质的自然属性,有什么值得那么悲哀呢?当今这个时代,世人都喜欢生而厌恶死,厚葬死者以致使生者家业破亡,注重丧事而伤害生计,我很不赞成这样做。……应当对天下官吏、平民发布命令,令到以后只用三日为我举行丧礼,全都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不要禁止民间取妻嫁女,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饮酒食肉。凡是应当参加丧礼的人,都不要光着脚。……布告天下,是天下人都知晓我的心愿。霸陵一带的山水保持它的原貌,不要有所改变。后宫中把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都遣送回家。……”
18、孝文帝死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启即位。称为孝景帝。
19、孝景帝在他的诏书中说道:“……孝文帝君临天下,疏通关隘桥梁,远近没有区别歧视。废除诽谤之罪,取消割毁肢体肌肤的肉刑,赏赐年长的老人,收养抚恤孤独,以次养育众生,他抑减自己的嗜好和私欲,不接受臣子的贡献,不私自谋求利益。犯罪人的妻子不受牵连,不妄杀无罪之人。取消宫刑,放出后宫的美女,慎重地对待割绝人情伦理及父子相继的事……”
20、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21、这一句话中需要作出解释的是,“荆蛮”、“句吴”。【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司马贞的解释很有道理,荆是楚国或是楚地的旧称,是地名。蛮也称作闽,是南方各民族的通称,同时蛮也称作越,都是民族的称呼。那么“荆蛮”说的是在荆地域内生活的南方越族的一支。
22、“自号句吴”句吴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是国家的名称,而裴骃【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说明当时句吴是太伯以及他的部族最终定居的地方,后来以句吴这个地方就作为部族发展之后的国家名称。到底历史真实是如何的,下面历代史学家为此进行过一番争论。
23、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於越”耳。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义。蕃离既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真实?吴人不闻别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
24、如果依照颜师古的解释句吴不是地名,宋忠则从《史记》中得出地名的解释。而句吴从历代文献中并无记载,而当时也没有称作句吴的城邑留存。那么要探究其真,只有从吴下手,吴从什么时候有了明确的称呼,裴骃【集解】:“吴名起於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太伯以前并没有吴的称号,当时中原华夏族称这里的民族为越、荆、荆蛮、闽等等。而当地民族自称句或是其它。是不是这样呢,还有待考证。
25、“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司马迁则一句说的是太伯带着部族的老少来到百越民族聚居的地方,定居下来之后得到当地民族的认同,逐步融合,并有大批当地民族的人加入。如果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千余家,没家三口统计的话,则有三千多人加入了太伯的部落。那是什么吸引当地民族的,笔者认为,中原农耕文化是主要的诱因。因为太伯时的百越民族还处于原始公社时期,过着简单的渔猎生活,基本的生存都很难满足。而这是太伯部落的到来,不仅是大量人口的迁徙,更重要的是中原农耕文化的迁徙和传播。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大大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这才是归之千余家的真正原因
26、·······························
三、韩擒文言文赏析
1.《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拻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
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拻(huī):挥手呵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C。
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11。
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胆略见称作《师说》以贻之B。
于是委以平陈之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次于新林俨骖騑于上路1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⑴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4分)译文:⑵陈人欲战,蛮奴拻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4分)译文:(3)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A A项中“稍”应解释为“逐渐”。 11、D A选项分别为“凭借”和“来”;B选项是“的”和“到,往”;C选项是“被”和“替”12、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13、(1)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得分点:“游集”、“以”、“迁”每个一分,全文一分)(2)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
(得分点:“尚”、“何事”、“走”每个一分,全文一分)(3)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各地有才华的俊杰。(得分点:“枕”、“尽”、“美”每个一分,全文一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إ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
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
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
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
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
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
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进攻姑熟的时候,仅。
韩擒的字叫子通,是河南东垣县人。少年时就意气风发,以胆大有谋略为人所称赞,他身材魁梧,有英雄豪杰的容貌。生性又喜爱读书,经书历史和百家著作都能了解各家要旨。周太祖宇文泰见到他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周武帝讨伐北齐,北齐将领独孤永业据守金墉城,韩擒就去劝降,最终使他归顺。南陈将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为呼应,频频侵犯江北,先后侵入边界。韩擒屡次打下他们的气焰,南陈军队的气势被削弱。
隋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志向,认为韩擒有文武才干,以前就有较大的声名,于是任命他为庐州总管,委任他讨伐南陈的重任,敌人十分畏惧。等到大举讨伐南陈,就拜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的先头部队连夜渡过长江,偷袭击采石矶,守采石矶的将士喝醉了,韩擒就攻下了它。进攻姑孰城,半天就攻克了,驻军在新林。江南的百姓向来听说韩擒的威望声誉,都来军门拜见,日夜不断。南陈官兵大惊,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徵守卫朱雀航,听说韩擒将到,众人害怕得四散而逃。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抛下军队投降了韩擒。韩擒带领五百精锐骑兵,一直打进朱雀门。南陈军队有想要抵抗的,蛮奴骂他们说:“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想干吗?”众人都四散逃走了。于是打下了金陵,抓住了陈后主叔宝。贺若弼与韩擒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我在蒋山苦战,打败敌人的精兵,活捉他们的猛将,大大震扬了我军的威望,于是打下了南陈。韩擒几乎没打几场仗,难道能比得上我吗?”韩擒说:“本来是奉皇上圣旨,命令我和贺若弼同时汇合兵力,攻打敌人的都城。贺若弼竟敢提前出兵,遇到敌人就打,导致将士死伤很多。我带五百轻骑兵,未交锋就战胜了敌人,一直攻取了金陵,使任蛮奴投降,活捉陈叔宝,占据了他的府库,占领了他的大本营。贺若弼傍晚才到北门,是我打开城门让他进来的。他赎罪尚且还来不及,怎么能和我相比?”皇上说:“两位都应该授予上等功勋。”后来,突厥使臣来朝拜,皇上问突厥使臣说:“你听说过江南陈朝天子陈叔宝吗?”使臣答:“听说过。”皇上叫手下带突厥使臣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俘虏陈国天子的大将。”韩擒严厉地瞪着使臣,突厥使臣十分惊恐害怕,连头也不敢抬。韩擒威武的仪容竟是这样。没过多久,韩擒邻居的老太太看到韩府门前仪仗很隆盛,有像皇帝一样的车驾仪仗。老太太非常奇怪,就上前询问,其中有人回答说:“我们来迎接大王。”说完后突然就不见了。又有个病重的人,忽然跑到韩擒家说:“我要拜见大王。”门卫问道:“哪个大王?”答道:“阎罗王。”韩擒的子弟要鞭打他,韩擒制止他们说:“活着当上柱国,死后当阎罗王,这也就满足了。”接着生病卧床,几天后就病逝了。
隋朝的四大开国名将贺若弼,韩擒虎,高颖,史万岁中,在隋朝统一南北的战争中,韩擒虎可为第一功臣,平灭陈朝,俘虏陈后主,都是老韩的赫赫战功。
韩擒虎此人,是真正文武双全的将才,天生武功好(据说十三岁就擒杀过猛虎),书也读的好,并且懂得读书抓主题(读书通大略而不寻字抠句),这也养成了老韩用兵持重富有将略的特点,最善于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比如灭陈的时候,他避实击虚,率先攻克建康,擒拿陈朝末帝,而另一路贺若弼的隋军却还在费牛劲的攻城。这也造成了灭陈之后,贺若弼因不服韩擒虎的功劳,与韩擒虎争功对韩擒虎拔刀相向的情景。
不过恰是因为读书多的缘故,老韩对于历代功臣的下场自然是感同身受,因此也养成了他在官场上气度宽宏的特点,面对贺若弼的挑衅,老韩以理辩理,却并不在封赏问题上斤斤计较。灭陈后,老韩因为纵容士兵不法的缘故被隋文帝剥夺了赏赐,老韩却泰然处之,并未象贺若弼那样上窜下跳。
而在政治斗争中,老韩也属于那种只知低头干活不知抬头抢功的人,在灭陈之后的几年里依然兢兢业业,为隋朝防备突厥,成为突厥最害怕的隋将,也避开了朝堂上敏感的政治纠纷。
【译文】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
后来在新安安家。少时慷慨,以胆识而著称。
容貌魁梧伟岸,有英雄人杰的外表。本性喜好读书,经史百家之文都大略了解要义。
周太祖看见他感到很奇怪。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交游。
后来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承袭新义郡公。
武帝攻打北齐,北齐将领独孤永业把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他拿下此城。并进一步平定范阳。
授上仪同、永州刺史。陈军逼近光州,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击退陈军。
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定合州。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
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为声援,频频侵犯江北,曾先后侵入北周国界。韩擒屡次挫败其锐气,陈人丧失了斗志。
开皇初年,高祖暗有吞并江南的野心,因韩擒有文武之才,并早有生命,于是官拜庐州总管,把平定南朝陈的任务交给他,深为敌人所忌惮。等到大举攻打陈时,让韩擒担任先锋。
韩擒率领五百人晚上渡河,袭击采石,守卫的人都已喝醉,韩擒顺利攻取。进攻姑熟,半天就攻克。
驻扎在新林。江南早闻韩擒的威信,纷纷前来军门投奔,昼夜不断。
陈人非常害怕,将领相继投降。晋王杨广上书说明胜况,高祖闻之非常高兴,赐宴奖赏群臣。
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把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至,军众就恐惧溃散了。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弃军投降,韩擒率领精兵五百骑,直入朱雀门。
陈人想要迎战,蛮奴挥手呵斥道:老夫尚且投降,你们各位还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走。最终平定金陵,抓住后主陈叔宝。
当时,贺若弼也有战功。于是下诏给晋王说:此二位,深谋远略,东南逃亡之敌,朕悉数交给他们,平定国土,安抚百姓,做得完全符合我的心意。
九州不统一已经数百年了。以功臣的名义,成就了国家太平的大业。
天下的大事,何能超过于此。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实在深深地感到快乐庆幸。
平定江南,是这二位的力量啊。赏赐绸缎上万。
在此之前,江南有歌谣唱道:带黄斑的青骢马,从寿阳边出发,来的时候是冬末,离开的时候是春初。大家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韩擒本名韩擒虎,平定陈时,又乘坐青骢马,往返时节与歌中相呼应,到此众人才明白。那以后突厥来朝见,皇上对使者说:你听过江南有陈国的天子吗?使者回答说:听说过。
皇上命左右引领突厥使者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擒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严厉地蹬着他,突厥使者很恐惧,不敢抬头仰视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不久征召回京,皇上在内殿宴请他,恩赐礼遇很优厚。不久,因卧病,几天之后竟然去世,当时五十五岁。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通假字: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通“否”。
2.解释: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指刘邦。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各有差(ci):等级,此处指高低。
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参考译文】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造反这件事,还有别的人知道吗?”(高祖)说:“没有。”陈平说:“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是这篇吗?网上没有译文,只有人工翻译下了。今天不得空,先译一点,回头抽空都译出来,最迟明天发上来,希望能帮上你:)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曾任梁朝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曾任太尉。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淮阴侯列传赏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淮阴侯列传赏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