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李邕 李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邕和李白的关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李白《上李邕》全诗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3、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4、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5、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6、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7、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8、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9、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州拜见李邕(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诗人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
10、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二、李白为什么要写《上李邕》
1、《上李邕》是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起始两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更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这首诗主要通过对大鹏形象的歌颂,表达了青年时期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对李邕这样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却瞧不起年轻人的痛斥。
2、这首诗写于李邕任渝州刺史时,当时青年时期的李白去谒见李邕,却因为不拘俗礼,且高谈论阔,使得李邕不悦。李白对此也颇为不满,便在临别时写了这首《上李邕》,以示回敬。至于李邕,《旧唐书·李邕传》中记载:“李邕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3、这首诗的前四句李白勾勒了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大鹏鸟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更是可高达九万里,它的翅膀一搧,便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大鹏鸟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因此,这里的李白实际上是以大鹏自比。表露了青年时期李白的胸怀大志,和深受道家哲学影响,充满的浪漫幻想和宏伟的抱负。
4、诗的后四句,则是李白对当时李邕怠慢自己的回答。凡夫俗子见到我有异于常人的奇怪谈论,便觉得我是自命不凡而冷笑不已。孔子还会说后生可畏呢,大丈夫千万不能轻视年轻人呀!
5、显然在李白的眼中,李邕对自己的宏大抱负不理解,便当作是“大言”来耻笑,和那些凡夫俗子又有什么区别,再借助孔子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曾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可见青年时期李白的少年锐气。
6、综合来看,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和自信,不畏流俗的精神,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再看李白后来的诗作,可见本首诗中的大鹏是李白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宏大理想和志趣的象征。而结合李白的一生来看,这首诗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莫欺少年穷!
三、李白给李邕的诗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3、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4、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5、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公元721年前后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6、这首诗的内容中有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
7、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关于上李邕 李白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