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春江花月,春江花月夜po笔趣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春江花月何时了
1、春江花月夜何时了这句诗词出自于《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5、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6、《虞美人》是李煜投降入宋以后,第二年正月的一个月夜里写的,距离他前一年正月受降时恰恰是一年。他常怀念故国及当年帝王豪华生活,对屈辱的囚徒生活极为怨恨,故有此作。此词是李煜的绝笔。相传李煜作此词,在自己七夕生日之夜命歌伎演奏,太宗极为震怒,用药将他毒死。
7、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8、虞美人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是李煜的绝命词。
二、春江花月的诗意
1、《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2、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3、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4、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5、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6、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7、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8、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9、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10、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11、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2、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13、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14、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15、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16、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17、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18、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19、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7、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8、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9、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30、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3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3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3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35、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36、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7、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8、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整首诗由景、理、情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39、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没有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40、“江天”两句写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41、“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裴回(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不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落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三、什么叫春江花月
1、《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2、《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3、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4、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5、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6、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诗作)
关于春江花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