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司马迁的史记简介,以及史记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司马迁与史记的内容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
3、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4、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6、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8、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9、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中国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
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西晋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
二、司马迁与《史记》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西汉著名学者,通百家。大约20岁时,司马迁开始游历全国名山大川,不久被擢升为郎中。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承其父之职,官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公元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制定《太初记》。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遭受宫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该书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历时3000余年。所述史事,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据《太史公自序》记载,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传)、10表(用表格的方式,将历代大事记录下来)、8书(典籍、文献)、30世家(诸侯、贵戚和将相名臣的史事(《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例外)、70列传(各时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包括《太史公自序》),共52.65万字。
作为一部通史巨著,《史记》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学价值也相当高。他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重要活动、事迹予以表现,大都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同时注意选择一些生活小事,详细描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史记》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其数量之多,形象之美,可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相媲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和精辟概括。由它开创的纪传体史书影响深远,为以后的历代正史所采用。
三、司马迁与史记的介绍
1、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3、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4、陕西省韩城市以南,在俯视黄河的梁山北端有一座祭祀司马迁的建筑。建于此处的司马迁祠始于西晋永嘉四年(310),郡太守建石室、立碑、植柏树。西晋怀帝司马炽祭祀过同姓的司马迁。北宋宣和七年( 1125)曾修缮墓垣,建寝宫、献殿、山门。其后,元明清时期又不断修缮改筑,成为今天的祠堂。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迁
关于司马迁的史记简介,史记作者简介和主要内容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