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杜甫的一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思维导图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杜甫的一生和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思维导图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杜甫的一生概括
1、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2、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
3、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
4、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5、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6、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7、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8、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9、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10、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11、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12、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
13、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二、杜甫一生经历了什么
1、杜甫一生经历简介,大体包括四个阶段:
2、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是个标准的官二代,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一生坎坷的杜甫,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4、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一时期,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
5、746年,杜甫先在长安应试,由于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野无遗贤”,使应试者全部落选。杜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生活。直到755年,杜甫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一时期,杜甫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6、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后来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写成《月夜》、《哀王孙》、《春望》、《哀江头》、《悲青坂》等诗。后来他冒险逃出长安,潜逃到陕西凤翔行在,做左拾遗(从八品上)。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陈词,触怒肃宗,被贬华州司功参军。这一时期代表作是《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
7、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去秦州,后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768年,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杜甫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千古绝唱。
三、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1、杜甫是唐朝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饱经忧患。尤其是8年的安史之乱,更使得他到处颠沛流离,受尽人间疾苦,同时也亲眼看见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于是,杜甫用诗歌写下了当时千千万万人民的真实生活,揭露了社会的动乱和黑暗,从而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2、杜甫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生于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比大诗人李白小11岁。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他父亲也做过官,不过到了杜甫的时候,家庭已经衰落了,生活十分困苦。这样一个贫穷的环境,更激励了杜甫勤奋好学。他7岁就能写诗,9岁就能写一手好书法,到了十四五岁时,就能与当时的文人一同吟诗作赋,即兴应答。由于杜甫自小受到艰苦的磨炼,十分懂事,养成了一种少年老成的性格,写出的诗句往往持重凝练,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3、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赴京赶考。以他的才学本来是不难考上的,可是那时已是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不想让这些读书人当官来议论政事,便勾结考官,欺骗唐玄宗说这次考试没有一个够格的。
4、然后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没人考得上,正表明皇上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得到任用了,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
5、杜甫见辛苦读书竟然毫无结果,心情十分郁闷,便离开长安,去山东、河南一带游历。就在这时,他认识了大诗人李白,两个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6、无论在长安还是出外游历,杜甫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广大百姓也与他一样,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豪门大族却过着花天酒地、奢侈糜烂的日子。看到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杜甫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于是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著名诗句,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7、杜甫在长安待了一阵,回到家里,却发现妻子哭得十分伤心。原来,他们的小儿子因为没什么吃的,已活活饿死了。杜甫难过极了,就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诗句,生动表露自己无力抚养幼儿,愧为人父的悲痛心情。
8、不久,由于唐玄宗的荒淫放纵,杨国忠的胡作非为,安史之乱爆发了。
9、这时,已在长安奔波了10年的杜甫,刚刚得到了一个小官职。叛乱四起,他只好带着家人,挤在纷纷逃难的百姓群里,一起逃出了长安。杜甫一家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了个地方把家安顿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赶去投奔唐肃宗,没想到半路上被叛军抓住,送到了长安。到了长安,叛军看杜甫不像什么大官,就放了他,但还是不让他出城。
10、叛军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宫殿和民房都在大火中烧为灰烬。不久春天到了,到处是绿草鲜花。杜甫看着眼前这样一副兵荒马乱、凄凉衰败的样子,想到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痛苦,提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妇孺皆知的诗篇。到了夏天,杜甫才从长安逃了出来。他打听到唐肃宗已去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唐肃宗。唐肃宗见杜甫一身破衣服,脚上穿着旧麻鞋,对他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忠于朝廷的精神很是赞赏,就给杜甫安了个左拾遗的官。
11、左拾遗不过是个向皇帝提提意见、说说看法的谏官,杜甫实际上并没得到重用,可是杜甫却做得很认真。
12、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宰相叫房琯(guǎn),他底下有个门客收了别人的贿赂,唐肃宗知道了,要罢免房琯。杜甫认为房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不该因为这样的小事就被免去大臣的职务,就上了道奏章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十分恼火,要治杜甫的罪,幸亏另一宰相张镐出来为杜甫求情,才没有处罚杜甫。
13、后来,唐肃宗派杜甫到华州(今陕西渭南境内)去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有一天,杜甫回鄜州探望家人,经过石壕村(今河南陕县东南),因为时间晚了,就到一家穷苦人家借宿。他亲眼见到官府拉夫,竟把一个抱着孙子的老婆婆带走了,而老婆婆的三个儿子都上了前线,两个已经战死。杜甫感慨万千,悲愤交加,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叫《石壕吏》,记叙了这件令人痛心的事。像这样的诗,杜甫在华州时,前后写过六首,合起来称作“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他的诗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痛苦,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高度评价杜甫的诗篇,冠以“诗史”的美誉。
14、第二年,杜甫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就带了全家流亡到了四川成都。他靠着一些朋友帮忙,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稍微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15、尽管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过着贫穷动荡的生活,但是他始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无论怎样贫穷潦倒,他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而最为可贵的是,杜甫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不仅没有被穷苦所压倒,也不抱怨发牢骚,始终真诚地关怀每一位受苦受难的同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这种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
16、在四川时,有一天,他的茅屋屋顶被风吹掉了。黑暗之中,大雨倾盆,狂风乱作,杜甫又冷又饿,说不尽的凄楚伤心。可他此时所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这几句诗是说:“我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阔牢固的房子,让天下没房住的穷苦人都能喜笑颜开地住进去,风雨再大也能舒舒服服,安稳如山。啊呀,要是真有那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了那些供穷人住的好房子,那么我杜甫就是睡在这样破旧的草房里被冻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18、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情怀,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品质。正因如此,杜甫又获得了“诗圣”的美名。
19、后来,杜甫的朋友相继去世,他又失去了帮助和依靠,只好带着家人向东流亡。770年,穷愁一生的杜甫,还是因为贫穷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20、杜甫到四川以后,曾做过一个名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所以后人都称他为“杜工部”。
21、今天,成都有座杜甫纪念馆,叫“杜甫草堂”。那是杜甫曾经住过的地方,后人经过修缮而保存下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