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梓人传阅读答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梓人传阅读答案的知识,包括梓人传阐述了什么道理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梓人传阅读理解题答案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下面是我整理的《梓人传》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7.结合文意,请分条概括出宰相的为官之道。(3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3分)
(2)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4分)
(3)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3分)
6.D.“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处不妥。
7.掌握全局;目光长远;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信任下属;赏罚分明。
8.(1)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2)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
二、《梓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梓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床阙足而不能理阙:通“缺”
D.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法:法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佣隙宇而处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专其心智/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开篇讲述了关于一个木匠虽无才艺却“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
B.此文结构颇有规矩绳墨。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宕开复合,曲折尽意,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又形成了对比的关系。
C.柳宗元写作此文,实则借梓人之事来指斥时世、议论朝政,表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心和政治责任感,又或是柳宗元以相才自许、自励也未不可。
D.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奠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1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4分)
17.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18.(1)蓄积大量木材,召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
(2)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意思是“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所以“法”的意思是“榜样,效法学习的”。故选D。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此题中,A项,焉:句末语气词/焉:疑问代词,为什么;B项。而:连词,表并列/而:连词,表顺承;C项,其:代词,他的/其:代词,他的;D项,以:介词,用/以:连词,表修饰。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此题中,B项,“形成了对比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前后没有对比关系。故选B。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后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名词词“天子”“天下”“纲纪”“法制”“梓人”“规矩”“绳墨”,虚词“者”“而”“焉”“其”“之”“以”“也”,“举而加焉”和“指而使焉”结构相同,前后断开,“条其纲纪而盈缩焉”和“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结构相同,前后断开,再结合句子大概意思: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句子可以断开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绝不可孤立的翻译句子。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析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此题中重点词为:(1)“委”,蓄积;“会”,召集;“或”,有的;“向”,朝着;(2)“炫”,夸耀;“矜”,夸耀;“亲”,亲自;“侵”,干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三、《张南垣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1、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2、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①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②,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③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④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3、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4、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
5、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
6、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 bèi):曲折委婉。
7、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悬而下缒,尺寸勿爽爽:差错
9、 B.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识:记住
10、 C.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咸:都,全部
11、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 A.①遂以其意垒石。 B.①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
13、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②子路宿于石门。
14、 C.①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 D.①且张君因深就高。
15、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因击沛公于坐。
16、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17、 A.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18、 B.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19、 C.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20、 D.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21、 10.D(辇:名词用作状语,用车子运载)
22、 11.B(A.以①介词,按照②动词,认为;B.于都是介词,在;C.而①连词,表递进,②连词,表转折;D.因①介词,依照②副词,趁机)
23、 13.⑴即使一花一竹的布置,它的疏密倾斜,从各个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即欹斜、俯仰)
24、⑵自从我凭借建造园林的技艺来往于江南,几十年来,(看到)变换主人的名园别墅到处都有。(以、易、比比,句式)
25、⑶我担心垒山之石不能使我的名字流传,所以想得到您的文章来流传我的名字。(留,而、之)
26、张南垣名叫涟,南垣是他的字,本是华亭人,后来移居秀州,所以又算是秀州人。他从小学画,喜欢画人像,又善于画山水,就以山水画的意境垒石砌造假山,所以他别的技艺都不著称,只有垒石造山最为擅长,别人干这一行的没有谁能赶得上他。
27、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有时因为见闻陈旧,反而受到别人调笑耍弄,也不挂在心里。他和别人交往,喜欢讲别人的好处,不管别人地位的高低,能够与不同爱好的人相处,因此在江南各府县来往活动了五十多年。除华亭、秀州外,在南京、金沙、常熟、太仓、昆山,每次经过必定要逗留好几个月。他所建造的园林,以工部主事李逢申的横云山庄、参政虞大复的豫园、太常少卿王时敏的乐郊园、礼部尚书钱谦益的拂水山庄、吏部文选郎吴昌时的竹亭别墅为最著名。他在绘制营造草图时,对高低浓淡,早已作了规划。刚刚堆造土山,树木和山石还未安置,山岩峡谷已安排妥贴,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即使一花一竹的布置,它的疏密倾斜,从各个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假山尚未垒成,就预先考虑房屋的`建造;房屋还没有造好,又思索其中的布置,窗栏家具,都不加以雕凿装饰,十分自然。主人通达事理的,张南垣可以不受催促勉强,逐一建造;遇到要凭自己意图建造的主人,不得已而委曲顺从,后来过路人见到,就会叹息说:这一定不是张南垣的构思。
28、张南垣从事这技艺的时间一长,土石草树的性质特征便都能掌握。每当开始动手造作的时候,乱石成堆,有的平放,有的斜搁,张南垣徘徊不前,四下观察,山石的正侧横竖、形状纹理,都默默地记在心中,借助众人的力量来修筑成功。他经常高坐在一间屋子里,一边与客人说说笑笑,一边呼唤工匠说:某一棵树下的某块石头可以放在某某地方。眼睛不往那儿看,手也不向那儿指,好像金属已在炉内冶炼,就不必再借助于斧凿来锤击了。甚至安放梁柱和封顶后,用悬缒来检验,也一寸都不差,观看的人因此十分佩服他的技能。有学他技艺的人,认为他平生所长全在于建造的曲折变化,所以就尽心尽力地加以模仿,初看还有点相似,细看就觉得不像了。而张南垣独自规划总体布局,使人们在开始建造的几天之内,方圆几丈之间,很难理解他的设计建造意图,等到造好以后,就像天生地出,妙合自然,使人觉得从未见过。他曾在朋友的书房前模仿荆浩、关同的山水画笔意垒造假山,两山对峙,左曲右平,向上直垒已过四丈,不作一点曲折,忽然在它的顶端,将几块山石相互交错造成气势,则整座假山具有灵动之感,一片青绿,与众不同。所谓别人建造的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原因,就在于此。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梓人传阅读答案和梓人传阐述了什么道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