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暮江吟赏析,《暮江吟》全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暮江吟 赏析
1、原文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本诗通过对秋江景物的吟咏,表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2、作者敏锐地抓住所见的典型景物,并准确地把握了其物点,通过黄昏和夜晚这两个物定场景,从夕阳到江水,从露珠到新月,酝酿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这种意境的构成似乎与天上可望而不可及的日、月有关,但它又确确实实在人间,使读者确实感到它的存在,并与作者一样产生了“可怜”(可爱)的共鸣,作者也藉此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喜悦之情。这首诗正如《唐宋兰醇》所言:“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二、暮江吟全诗赏析
1、《暮江吟》古诗意思是: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
2、该诗出自唐朝白居易笔下。原文如下: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描写的是秋季从傍晚到夜半这段时间的景色,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6、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7、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8、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4、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5、《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6、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文章分享结束,暮江吟赏析和《暮江吟》全解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