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24桥明月夜的下一句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二十四桥明月夜指的是哪里,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24桥明月夜的下一句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24桥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什么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4、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5、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6、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二、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下一句。
1、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5、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6、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7、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8、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
9、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扬州韩绰判官
三、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
1、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2、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5、出处: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6、这首诗当是杜牧离开扬州后的寄赠之作,表达了对挚友韩绰的深切怀念,他想象韩绰一定会像当年一样风流倜傥,过着欢娱的生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富有情趣。
7、这里不仅写出两人亲密无间的深厚情谊,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曾在扬州度过的愉快时光的眷恋之情,令人感到一种朦胧浪漫的美。杜牧虽写了艳情,却不轻薄,因为小诗显示给人们的是江南青山绿水、箫声悠扬的迷人风光。
24桥明月夜的下一句和二十四桥明月夜指的是哪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