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真实的明朝被清朝篡改和明史的篡改抹黑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真实的明朝被清朝篡改以及明史的篡改抹黑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明朝的历史到底有没有被清朝篡改,是如何更改的
1、谈及张敏,我们第一印象是香港女星,其实在明朝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张敏的知名大太监,以“违背万贵妃意,私下保护尚未出生、以及年幼的明孝宗(朱祐樘)”而闻名于世。简单地说,张敏是一个好太监。
2、然而根据《明史》记载,好人却有坏报,张敏保护的朱祐樘被万贵妃获悉之后,“敏惧,吞金死”,张敏自杀而亡。
3、300年来,学术界对此一直深信不疑,毕竟明史精益求精的编修百余年。需要注意的是,张敏之死,直接反映出万贵妃一手遮天的狠毒,以及明宪宗的昏庸,所以史书记载是“敏惧”。那么,张敏果真是忠臣流泪又流血吗?福建发现的张敏家谱,颠覆了这一段历史,以至学者感慨,明史又一记载被推翻!
4、通过《明史》记载可知,明朝皇帝多奇葩,比如明宪宗朱见深,就娶了一个大他17岁的保姆为妃,这个女人就是万贵妃。然而,万贵妃在后宫却一手遮天,为了不让其他嫔妃顺利怀孕,强行逼怀有龙嗣的妃子堕胎,甚至准备毒杀刚出生的明孝宗朱祐樘。
5、《明史》: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6、当然,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扯淡的地方太多,单就这两句话而言:一,明宪宗前后生育了20个子女,又何来“伤堕无数,他妃勿敢进”,明孝宗又何来感慨“老将至矣,无子”?二,后来夭折的太子朱祐极还在世时,张敏如何敢惊愕的说皇帝无子,怎能溺杀朱祐樘呢?
7、更为重要的是,在《明实录》等明朝正史中却没有这些记载,《明史》这些记载从何而来?
8、根据《明史》记载,张敏没有溺死明孝宗,而是将他藏了起来,犹如演义小说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一般,连明孝宗生母纪妃都不知情(三侠五义中的狸猫换太子,原型或出自此处)。
9、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10、最终,张敏找了一个时间,将朱祐樘的存在告诉了明宪宗,朱祐樘由此被接进宫内。万贵妃知道这件事之后,后果很严重:一是朱祐樘生母纪妃突然暴毙,“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暗指万贵妃害死,二是张敏“敏惧,吞金死”。
11、如果这一记载真实,那么万贵妃显然一手遮天,随手就谋害了未来太子的母亲,明宪宗显然昏聩不堪,连儿子救命恩人都保不住。
12、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在福建同安县,学者发现一本《张氏族谱》,上面记载内容却令人不解,与《明史》记载大相径庭。
13、关于张敏死亡时间,《张氏族谱》记载的很明确,就是死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而非成化十一年,距离纪淑妃之死有10年。《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中,也记载张敏死于成化乙巳年(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医诊视”。
14、更为重要的是,明史记载张敏官职是门监或御马监,但《张氏族谱》却记载张敏官运亨通,在成化十一年朱祐樘身份公开之后,张敏就被改称为“司礼监太监”,这是明朝太监之尊者,地位非常高,比如有“皇帝敕谕司礼监太监张敏公”的记载。
15、显然,张敏之所以胜任司礼监太监,是因为保护太子有功。可见,明宪宗并不昏庸,任由万贵妃逼杀张敏,而万贵妃也没有《明史》中记载的一手遮天,可以肆意妄为。
16、通过张敏命运,可以看到清朝的确篡改了明朝历史,或许目的就是制造明朝后宫丑闻,进而说明明宪宗的昏聩无能。然而民间收藏的资料,却在500多年之后揭开了真相。
17、对于备受好评的《明史》,《剑桥中国史》的一句评价极有意思,“作为一种资料,这部官修史书最严重的不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资料尽管有所遗失,许多仍然存在”,显然这是说清朝尽管毁掉了无数原始资料,让人无法反驳《明史》,但许多资料依然存在,却又揭穿了《明史》的谎言。
二、敢写真实明史的人,都被康熙杀了,清朝到底篡改了多少
1、第一,朱元璋嗜杀成性、血洗功臣被人骂,正德皇帝不作为被人骂,万历三十年不上朝被人骂,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这中间会不会有被夸大的嫌疑,有人故意引导后世去骂他们?
2、第二,明末农民起义军四起,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罗汝才,贺一龙等十三家领袖代表,他们带着“正义”的光环一路披荆斩棘,似乎有足够充足的理由将大明江山瓜分。这些人物的鲜明,则更加反衬出了明廷的腐朽黑暗。
3、带着这两点疑问,我们一起穿越回到清初爱新觉罗皇室为朱家人编纂史书的时候,当你了解了那时发生的悲剧和惨案,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4、在此之前,我们先普及一下清朝史书编纂工作的几个突出特点。
5、其一,《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也就是说,《明史》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清朝统治者审核过的,内容只要保证都对满清有利,那么至于历史事实如何,就不那么重要了。
6、其二,史官修史的独立性在清朝已经完全丧失。历朝历代的史书编写人员在保证忠于前朝遗留史料的前提下,都拥有极高的原创度,而满清的史官们则不然,他们编写史书的来源是皇帝,听命于取悦者,而不是历史。
7、其三,满清修纂完《明史》后毁弃了大量的明朝史料。这一点是最让人愤怒且心疼的,按理说你编你的,原来的没碍着你什么事,为什么要毁弃呢?很显然,为了不让后世发现两种书相差太远,只能选择销毁其中一个。
8、好了,上面就是满清修史的全套路!不仅如此,满清不仅严格限定自己编写的标准,他们还严令禁止民间私自修史,然而往往就是这些来自于民间的开放环境下的书籍,才是真实的历史。
9、虽然清朝禁止了这件事,但依然有很多文人愿意去尊重历史,对于这类人,统治者抑或是独裁者的做法就是:杀!
10、其中最著名的一案就是庄廷鑨《明史》案。此案发生在康熙朝,起因是庄廷鑨从原明廷大学士朱国祯手中买到了明史遗稿,所以就召集了多位文人学士开始修编,谁知被康熙帝得知,遂下令大肆捕杀这批人。
11、此案牵扯之广,前所未有。因为不仅是编书之人被杀被剐,还包括作序的、校对的、印刷的、卖书的,甚至买书的都被一一论处。其中有些已入土之人,都被刨出来大卸了三十六块。
12、诸如此类的命案数不胜数,大多发生在康熙朝,只要写了真实明史的人,下场都很惨。因此我们才能得出结论,满清的确是可能篡改了大量的历史,至于那些被深深掩盖的真相,恐怕就要永远尘封在车轮之下了。
三、明朝历史有可能都是被清朝篡改过的,那么通过哪些历史
明朝历史有可能被清朝篡改,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清朝编纂《明史》时,采用了春秋笔法,删除了涉及夷夏之分的内容,以毁灭不利清廷之史实。
2.清朝对诗词进行了修改,以妄图颠覆后人的认知。
3.清朝对史料中对自己不利的记载进行了删除,只留下了只言片语给后人看,迷惑他们的眼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明史》及相关研究文献,以获取更多信息。
关于真实的明朝被清朝篡改,明史的篡改抹黑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