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罗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以及唐代诗人罗隐的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罗隐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1、他所处的时代是比较尴尬的,晚唐属于五代之一,除了唐朝还有其他并肩而立的王朝。罗隐青年怀才不遇,考了十多次都没能进第,被世人称为“十上不第”,之后罗隐便隐居山林,最后含憾而逝。
2、不管怎样,罗隐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历经七年不第,也看透了世间的黑暗,对统治阶级的人产生厌恶,在黄巢起义发生后,罗隐到九华山做了一位隐居者,在他五十五岁时回乡任职。
3、罗隐是多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完成他伟大抱负,可上天就是不给他机会,所以罗隐在这方面是有遗憾的,主要还是罗隐在的试卷中充满讽刺,而且给人一种狂傲到不可一世的感觉,考官自然是不愿意让这样的人进入官场。
4、罗隐在910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但他留下来的著作却被广为流传,特别是《馋书》和《太平两同书》。
二、古代诗人罗隐是哪个朝代的
1、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
2、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
3、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
4、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5、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
6、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
7、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
8、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
9、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10、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11、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三、罗隐是哪个朝代的古代诗人罗隐身世揭秘
1、说到古代诗人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挺不容易的,写诗不一定写得出来,最近很多网友都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发现了罗隐这个人好像挺厉害的,话说他好像也是非常著名的诗词人了,但是他在哪个朝代却让人觉得十分的迷惑了,那么他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2、罗隐其实就是唐朝这个时代的,但是具体要看的话,应该就是唐末五代时期了。
3、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4、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5、唐朝第一毒舌诗人罗隐,诗歌界的一股泥石流
6、可曾记得一九九四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救姻缘》?里面就有一句歌词为谁辛苦为谁忙。很明显,这句歌词来自罗隐的这首《蜂》诗的末句为谁辛苦为谁甜。
7、不知当初罗隐吟味时心中何念?是对人生的疑惑?是看破红尘的无奈?还是蕴积胸中的愤懑无法排遣?
8、罗隐是唐末钱塘(今杭州)人,生于一个官吏的家庭,祖父做过县令。少时英气勃发、才思敏捷,能诗能文,尤其诗作笔锋俊秀挺拔,又修养一身浩然正气。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人才,本该顺利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可是他却屡屡受挫,史称十上不第。原因就是,爱写诗讽刺权贵,引起当权者的不满。
9、罗隐二十七岁时首次参加科考,考了七年,次次落选。悲愤之余,著作《馋书》,讽刺当权者。有人说《馋书》虽胜一名休。罗隐却不顾当权者冷眼睨视,迎难而上,四十多岁继续考科举,这样又断断续续考了几次,总共考了十多次,始终没被取中。这期间,罗隐身居京师长安,贫苦交加,又遭遇妻子亡故。也曾做过县主簿,依然摆脱不了穷苦潦倒的境遇。当初进京赶考路过钟陵(今南昌附近),遇到一个军营歌伎云英,有姿色又有才情。十多年后,罗隐一次科考落第,又路过钟陵见到了云英。云英得知他仍榜上无名,惊愕地问道:罗秀才尚未脱白?(古代秀才进士及第前穿白色麻布衣。)罗隐一阵尴尬之后,心生哀痛,写了一首诗赠给云英:
10、罗隐说自己不如人,心中真正埋怨的是自己时运不济。他曾经在打败了孙吴的西晋大将王濬(音俊)墓前写过一首感怀诗:
11、他一方面艳羡王濬的运气,一方面喟叹自己运气不好。
12、又过了几年,另一个落地秀才黄巢造反,此时流落江淮四处寄食的罗隐归乡避乱,也彻底断却了通过科举之途晋身官场的念想。他隐居山野,继续作文吟诗,大肆挖苦讽刺权贵,连皇帝也不能幸免。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慌乱逃窜,沿着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的逃亡路线,跑到了四川。黄巢乱平,僖宗重回长安,罗隐作《帝幸蜀》诗:
13、罗隐对僖宗极力挖苦,说您皇帝陛下这次又经过马嵬从四川回到长安,九泉之下的玄宗应该有话要讲:这回,大家伙儿不要再怨杨贵妃了!
14、罗隐对女人亡国的论点一直持怀疑态度,除了这首,他还作过《西施》诗:
15、这首诗,罗隐为西施鸣不平,认为一个弱女子哪里懂得倾覆一个吴国?他让亡国者扪心自问,若西施灭亡了吴国,那越国又是怎么灭亡的?还是在讽刺当权者。
16、僖宗死后,弟弟昭宗继位,也曾经到处流亡。一次,昭宗身边随驾艺人只剩下一个耍猴人。此人手中的猴子十分驯服,能跟着流亡的皇帝大臣同起居。昭宗高兴之余,赏赐给耍猴人四品官并深绯色官袍一袭,号称孙供奉。罗隐知道后感慨良久,想想自己应试十年,尚未取得一官半职,一个耍猴人,只因为猴子训练得好,便轻易获得四品官。他又作了一首讽刺诗《感弄猴人赐朱绂》:
17、这期间,罗隐对唐朝皇室是深恶痛绝的。
18、但是,怀才不遇之下,罗隐更多的是苦闷,他写下《自遣》诗:
19、愁闷之后,罗隐还是要寻找栖身之所。之前曾经拜谒过淮南节度使高骈,遭到冷遇,罗隐离开后写了一首讽刺诗骂他。还投寄诗作给朝廷宰相郑畋,有一句是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用了西晋张华、刘弘的典故。张华著作《博物志》,深得世人推重;刘弘任荆州地方长官,每有人事任用,总要亲自写信嘱托,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官僚。罗隐用典的意图还是求官。孰料宰相没有在意罗隐,宰相的女儿却是一个姝丽少女,而且喜爱诗咏,读到罗隐的诗作,芳心荡漾,料想罗隐是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彬彬君子,心中切慕。只是罗隐颠沛流离、来去无踪,谁也找不到他。一天罗隐忽然来郑府拜谒,宰相之女从帘后偷窥,发现罗隐原来是一个迂腐不堪、面相丑陋的老者,从此不再思念。
20、求官之途,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失败、落拓,无奈、愤恨,空有满腹经纶、一身才华,又有一双洞彻世事的慧眼,官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卑劣尽收眼底,罗隐随着逐渐老去,变得性格古怪、心胸狭隘、脾气急躁,原本又是耿直、孤僻、高傲、落落寡合的人,他的刀笔更加犀利,讽刺成了家常便饭,见到什么都看不惯,讽刺皇帝、讽刺权贵、讽刺小人、讽刺古人,甚至荒野祠堂内供奉的木偶神像,也莫能幸免。
21、罗隐五十五岁时,投奔镇守东南的节度使钱镠。照例先投寄自己平素的诗书作品,卷首便是一首《过夏口》诗,有一句是: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这里又用到了曹操杀祢衡的典故:祢衡年轻有才,孔融举荐给曹操,曹操不重用,任用祢衡为鼓手。祢衡心中不悦,赤裸上身敲鼓以侮辱曹操。曹操心生杀意,不便亲自下手,打发祢衡去刘表处。刘表也受不了祢衡的恃才放旷,又打发祢衡去黄祖处。祢衡在黄祖那里,秉性难改,依然与主子黄祖发生言语冲突,黄祖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罗隐把《过夏口》放在卷首,抢先掷过去一枚烫手山芋,看你钱镠用不用我。不用我罗隐,你钱镠就是曹操。用我罗隐,你比曹操还高明。
22、钱镠当时正在经营自己的军阀割据势力,求贤若渴,也听闻过罗隐的才华,看了这句诗,意会后哈哈大笑,立即写了一封亲笔信征召罗隐入自己幕下做官,他写道: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祇为故乡。仲宣指的是东汉末年大文豪、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避乱投奔荆州刘表,后归附曹魏;夫子当指孔子,做过鲁国的司寇,鲁国也是他的故乡。钱镠虽然私盐贩子加底层军人出身,但是发迹后身边文人无数,他的授意,也能写出仲宣、夫子之类的语句。很明显,钱镠就要显示一下自己心胸比曹操开阔,别人都忍受不了的罗隐,我能忍受,而且还要为我所用。钱镠尊崇罗隐似王粲那样的文士,希望罗隐也如孔子一样在家乡做官,更是给他戴了高帽。
23、罗隐看到钱镠的信很受用,说了一句假惺惺的话:如此看来,我是不可能离开钱镠了。遂受任钱镠幕下掌书记。
24、在钱镠幕下,罗隐仍旧不改旧时脾性,嬉笑怒骂,有感即发,每每座上高谈阔论,活跃异常。可是钱镠爱惜他的才华,甚为器重,前后赏赐无数,与罗隐进进出出片刻不离。数次向朝廷上表章为罗隐求官,朝廷先后任命他做节度判官、盐铁转运使、著作郎。
25、罗隐也尽全力报答钱镠的知遇之恩。据说,钱镠初任节度使时,让手下的文士沈崧起草谢恩表,沈崧在谢恩表中极力描述东南的富庶。罗隐说:如今浙西刚刚经历过战乱,朝廷大臣们个个又急切索贿。沈崧起草的表章一旦呈上,您钱节度就要成为他们的鹰犬了。钱镠深以为然,让罗隐重新起草。罗隐这样写道:东南战乱方息,百姓流离失所,村落荒败,寂无人烟,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这样的表章奏上,皇帝和朝臣们感觉再也无法从东南搜括,索性减免了东南地区人民的赋税。这里,也看出罗隐的心机和政治谋略。
26、罗隐爱讽刺挖苦,但是为了给钱镠脸上贴金,也写过一些逢迎拍马的文字。唐昭宗即位后改名为李晔,罗隐马上为钱镠起草了贺改名表奏上,里面有左则姬昌之半字,右则虞舜之全文。虽然表章没甚实际意义,但是构思巧妙,把昭宗的名字晔一拆为二,左侧的日字与周文王的名字联系起来,右侧的华字与帝舜的名字重华联系起来,那么也就是说,文王和虞舜的圣明和仁德,昭宗兼而有之,着实拍了一下昭宗的马屁。
27、此时的罗隐,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十上不第的穷酸秀才。不久,他又加上了司勋郎中的头衔,唐末的藩镇军阀们也纷纷抛来橄榄枝。一个叫罗绍威的节度使仰慕罗隐的声名,以同姓罗,攀为宗亲,推算辈分,甘愿屈尊称他为叔父。罗隐又擅长书法,与一个叫苌凤的制笔匠人关系不错,对他说:笔,需要文抬高价格,让我为你的笔增价吧!于是,用一种精美的雁头笺纸写了一百多幅字,买笔赠字。附近的士大夫们接踵而来,笔价涨至千金之重。却无不是为了获取罗隐的一纸亲笔字而已。
28、罗隐早年失意,晚来得志,活了七十七岁。临终前,钱镠探望,看着病榻上的罗隐,不禁泪眼婆娑,在罗府墙上手书一首诗相送,说: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再难继此才。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底子且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对罗隐激赏如此,令人感慨。
关于罗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代诗人罗隐的简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