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山中送别古诗视频,以及山中送别 (唐)王维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山中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
王维(699年-761年,一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山中送别 (唐)王维古诗意思
1、《山中送别》的译文是:在山中送别了好友,日暮时分,将柴门关闭。等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你能不能归来呢?《山中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诗人在友人离别后的寂寞心境。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3、《山中送别》是首送别诗,诗风含蓄深厚、耐人寻味,比起一般送别诗,不写临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首句“山中相送罢”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
4、后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更显离别之愁情的深重,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5、《山中送别》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有“诗佛”之称。
三、山中送别 送灵澈上人 赠汪伦...古诗一问...
1.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语译:待到明年春草绿的时候,友人呀你还能不能回来呢? 1.2被送行者: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作者送别的友人。送别的地方:山中,从诗中的“山中相送罢”已得知。友人前往的地方:虽然诗中没有说明友人前往什么地方,但估计友人前往地方是闹市中,因为从诗中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点化而来。原辞意是慨叹春草虽又生,但游子却久去不归。王维在这首诗中引用并非直用原义,是说与友人分别的当天就担心友人是否能再返回。诗中人的离思,包含着内心的思想斗争,可能与友人在仕途所见有所争议,但因才能禀赋相似,又希望友人能于闹市中深悟,早日返回山林。 1.3送别的时分:应该是白昼至黄昏这段时候,因为从诗中的“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的一句,可知作者相送友人后,跳越了一段时间。作者在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夕阳西下的时份关闭柴门。所以送别的时分应该是白昼至黄昏这段时候。 1.4每句字数: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称为五言绝诗,简称「五绝」。 1.5对仗:本人觉得没有对仗句子。其实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的。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1被送行者: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2.人,后为云门诗僧。从诗歌名字上得知了。 2.2送别的地方:近竹林寺的苍翠山林中,则是现今的江苏镇江。从诗中的“苍苍竹林寺”得知。而且灵澈上人应该是因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需要返回寺中,所以作者才在苍翠山林中相送。 2.3送别的时分:黄昏,从诗中的“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得知。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再加上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更指明了送别的时分应是黄昏。 2.4对仗句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而且对仗较为工整。 3.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语译: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3.2送行者:汪伦。从诗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得知。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由此可知汪伦是来送别李白。 3.3被送行者:李白,则是作者自己。从诗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得知。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由此可知李白是被送行的人。 3.4送别的地方:风光绮丽的桃花潭船边饯别。从“李白乘舟将欲行……桃花潭水深千尺”知道,李白打算在风光绮丽的桃花潭乘船离去的时候,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汪伦边走边唱前来到桃花潭船边送行。 3.5押韵:《赠汪伦》的韵落在一、二、四行,韵是“ing”,韵脚是“行、声、情”。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