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司马光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司马光的故事简介50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司马光简介是什么
想必很多人对司马光都是认识的,但是对司马光的个人简介不怎么清楚,那么司马光简介是什么呢?
1、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2、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3、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于司马光简介是什么内容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二、司马光的一生简介
1、司马光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其父司马池曾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从小家教很严。
2、20岁时。司马光参加会试,中进士甲第,第二年被任命为华州判官,从此走上了仕途。后来,由于父母相继去世,便回家服丧。25岁时,再入仕途,任滑县县令。宋仁宗嘉佑二年(1058年),38岁的司马光再次进京任职,不到3年的时间,就被提升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指正君臣的过错。
3、然而,这位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却偏于保守。他曾于嘉佑七年(1062年)七月向仁宗上书长达5000余言的《论财利疏》,以驳斥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并坚决反对变法,而只主张改良。公元1068年,年轻的神宗即位,渴望北宋能够国富兵强,还认为“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因此,对王安石的主张极为赞赏,遂决定让王安石主持变法。
4、司马光感觉自己再在朝廷呆下去,也难有作为,于是于熙宁三年(1070年)主动上书辞职,决定远离政事,专心著述。之后,司马光六任闲职,避居洛阳15年,集中精力组织人员编撰《资治通鉴》。
5、元丰七年(1084年),《资治通鉴》撰写完成,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1362年,294卷,《目录》、《考异》各30卷。司马光先写好提纲,然后由助手编撰材料,修成“长编”,最后由司马光定稿。从宋英宗治平二年开始,至宋神宗元丰七年成书(即从1065~1084年),前后历时达19年。
6、元丰八年(1086年)闰二月,神宗病逝,10岁的哲宗登基,一向反对变法的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政治形势大变。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司马光保守偏颇的思想得以大肆施展,为相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神宗时施行了16年的新法一概废除。
7、司马光将新法全盘否定,确实大有偏激之嫌。然而,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又给他增添了无数光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采用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又将原来史料中的盘根错节加以剔除,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历史的风云变幻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三、司马光简介20字
1、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2、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3、北宋宝元年间,司马光进士及第,在宋仁宗一朝正是进入官场,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神宗四朝,是北宋中期当之无愧的四朝重臣。司马光的政治生涯,几乎都伴随着王安石的变法而起伏的。这一点在宋神宗之后的几代,表现的十分明显。
4、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司马光简介和司马光的故事简介50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