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减字木兰花苏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苏轼《减字木兰花(得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1、减字木兰花(得书)原文: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诗词作品:减字木兰花(得书)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追忆】、【怀人】、【伤感】
2、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香笺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诗词作品:减字木兰花(得书)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追忆】、【怀人】、【伤感】
二、苏轼 减字木兰花 得书翻译
1、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3、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
4、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5、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6、整首词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7、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这与韩愈原的意思相符。
8、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读者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9、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三、苏轼《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及翻译赏析
1、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2、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3、翻译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4、注释 1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2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3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4拟奈何:打算怎么办。5官况阑珊(la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6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5、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6、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著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7、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8、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诗词作品: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回忆】、【友人】、【感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