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水调歌头中秋歌曲的一些知识点,和水调歌头朗诵的伴奏音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水调歌头歌曲原唱
1、《水调歌头》歌曲原唱邓丽君。歌曲是《但愿人长久》。
2、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是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收录于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此专辑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
5、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6、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全文
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中秋之夜,词人与相聚的亲朋欢聚畅饮,通宵达旦之后,想到自己的兄弟之一——子由尚在远方,长达七年的分离,不禁使酒醉之后的词人大发感概,醉意醺然之时,仿佛月亮也在与自己作对,明明是骨肉分离之际,她偏以圆月示人。
5、本词充分体现了词人高超的写作手法,他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人在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上阕借明月自喻孤高,下阕用圆月衬托别情。通篇咏月,但处处关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之中感叹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词人无奈而又美好的祈盼结尾,也透着浓浓的哲学意味。
6、虽然此词无论写作手法还是意境都属上乘,但仍然是醉话,不过苏轼的文学造诣及个人素质毕竟不同凡响——即便是醉话也讲得如此唯美和富有哲理,可见素质之于人的重要性了。
三、中秋节的诗句水调歌头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这首词即是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时年四十一岁的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为了兄弟能多次相聚。
3、后来苏轼如愿差知密州,到密州后,由于官家有规定,两兄弟不能见面,所以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4、时值中秋,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内心颇感忧郁,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这首名篇。
5、第一句话不是苏轼的原创,而是改编了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但我认为这句话被苏轼改编后,比原来更好。苏轼开始时先问一个问题,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呢?然后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站在美玉砌成的楼宇,我经受不住天宫的寒冷。唉,没办法,我只好翩翩起舞观赏着月下清影,没想到,月下的清影竟如此美丽,不像是在人间。
8、其实苏轼写这首词时的心理很矛盾,上片有对弟弟的思念,心情不是很好。但苏轼不是一个冷淡消沉的人,所以下片画风就转变了。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0、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透过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会是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正所谓月光有多远,深情就有多远。如果月光永远,那么深情就永远。所以不用在意此刻的分离,因为我们同在这美丽的月光之下。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