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放言五首其三和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全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千家诗: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译文赏析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2.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按: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一度动荡,白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非真伪自会分明。“不用”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卜求签,更无必要。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2.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按: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一度动荡,白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非真伪自会分明。“不用”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卜求签,更无必要。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3.“试玉”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后句作者亦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正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3.“试玉”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后句作者亦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正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4.日:一作“后”。见《史记·鲁国公世家》。后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未篡:一作“下士”。
4.日:一作“后”。见《史记·鲁国公世家》。后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未篡:一作“下士”。
5.向使:假如。复:又(有)。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第三首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更曲折、更有波澜,产生了如设置悬念的效果。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第三首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更曲折、更有波澜,产生了如设置悬念的效果。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二、放言五首其三的翻译
1、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字义注释放言[放言: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五首(其三)赠君{您,这里指元稹}一法(办法、方法)决(决定、解决)狐疑[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不用钻龟与祝蓍{钻龟和祝蓍:古人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试(试验、检验)玉要烧三日满,辨(辨别、鉴别)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须待七年期(期限)。周公恐惧[恐惧:感到害怕]流言[流言:到处传播的污蔑挑拨的话]日,王莽谦(谦虚)恭(恭敬)未篡(篡位)时。向使[向使:假如、如果、假使]当(当时)初(刚刚、开始)身便(就)死,一生真伪(假)复(又)谁知?诗歌翻译放言五首(其三)赠送给您一种方法来解决犹豫不定,不用钻龟甲和用蓍草来求签问卜。检验玉(真假)要烧满三天,辨别枕木樟木必须等待七年的期限。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感到害怕,王莽谦虚恭敬是还没有篡位的时候。假使当时刚开始他们就死去了,(他们)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
2、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和白居易一样,初出仕时都非常积极,想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参与国家大事,干出一番事业。可是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贬”,在政治上遭到打击。于是元稹情绪一度波动,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元和十年(815年),力主削藩变革而遭藩镇忌恨的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身死,裴度重伤。对如此骇人大案,幕后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无动于衷,不急于查处。时任太子府属官的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立即严缉凶手,以肃法纪。那些掌权者却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谈论朝政是越权行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于是把他驱逐出京,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州守的辅助官员,多列第三)。这样,元稹被贬五年后,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舟行而又空暇,面对风袭浪激,读元稹《放言》而感慨,就奉和元稹《放言》而写下《放言五首》七律组诗。白居易一方面通过诗歌安慰好友,一方面也表达自己真假、祸福、贫富、生死等问题的认识,还借此宣泄对朝政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不平。本诗是五首中的第三首。诗歌分析本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好诗。这首诗告诉了读者:时间能检验人心的真假。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很郑重说要告诉一个决狐疑的方法,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这是什么方法呢?“不用钻龟与祝蓍”,不径直说出,吸引读者。既暗含对钻龟和祝蓍这些古代迷信的问卜求签活动的否定,又表达不计吉凶祸福之意。颔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作者在句下分别自注:“真玉烧三日仍不变形”、“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这是运用典故。《淮南子俶真训》中有“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豫章木”指枕木和樟木。《史记司马相如传》记有“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正义》亦说“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同时用比喻的手法,表明坚贞之士必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颈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借用历史上两个著名人物的典故作为自己观点的事实论据,说明真伪需用时间检验。历史上的周公忠心为国,却遭流言蜚语的攻击。而西汉末年的王莽,为了篡位自立为帝,伪装谦虚恭谨,使当时不少人都受了他的骗。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儿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死,周成王还年幼,周公姬旦摄政,实际掌握大权。管、蔡、霍三叔陷害周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诬蔑周公要篡位。由于说的人很多,周成王也有点犹豫,周公说不清楚感到害怕,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周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王莽,字巨君,西汉末人,是汉元帝皇后侄子。王莽少年时读书认真、在家孝顺和善、长大后谦恭有礼,成年后结交皆名士,为官清廉,颇有声誉。西汉末,汉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王莽开始掌握政权。他的官位越高,越为人谦恭。但王莽独揽朝政后,在汉平帝五年时,毒死平帝,自称假皇帝。三年后取代汉而称帝,改国号为新。后农民起义的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当时按正统封建思想,王莽被歪曲和否定,认为他是夺汉的篡权者,他以前的种种都是伪装。现在客观地看,王莽勤奋好学、谦逊有礼、孝顺和善、礼贤下士、清廉俭朴,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都是真实的。说王莽沽名钓誉、是伪装的很难成立。他就因自己儿子杀了奴婢,要儿子抵命。客观地说,王莽是一个改革者,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西汉最后四个皇帝都是极端荒淫腐朽而无能,把文景之治的昌盛局面糟蹋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危机四伏。王莽一向孝悌有名,为官谦逊清廉而秉公无私。当时的人们希望王莽出来撑起天下,扭转惨局,造福于民。应该说是历史把王莽推上了皇位。尾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全诗篇的关键句。如果当初周公、王莽就死去了,人们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暗示好友不要怨愤伤身,要自信,经过时间的考验,像元稹和自己这样受诬陷的人会得到历史肯定的。可看出诗人那磊落的、坦荡的襟怀。这首诗歌我们的启迪是:对人或事物的认识,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或考验,才能辨别真伪。在人生之路上,我们切不可被一时的假象所蒙蔽。
三、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反映怎样的情感
1、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4、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6、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7、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8、“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9、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10、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11、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12、“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13、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关于放言五首其三和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全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