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端午节屈原的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1~2年级端午节古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屈原的诗和1~2年级端午节古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端午诗句屈原
端午有关屈原的诗有《端午即事》、《和端午》、《小重山端午》等。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赏析: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
二、关于端午节屈原的诗
1、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2、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3、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4、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5、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6、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8、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0、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12、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3、——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15、——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1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19、——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21、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22、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23、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24、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25、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26、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27、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28、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29、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30、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清·李元度)
31、(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32、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
33、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34、(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35、一江千古属斯人。(汨罗江屈原祠清·李次青)
36、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37、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湖南长沙屈贾祠)
38、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39、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三、端午节的诗句屈原
端午节包含屈原的诗句古诗有:《端午》、《五丝》、《端午》、《屈原塔》、《寄朱锡珪》等。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翻译: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翻译:每次夸赞端午节的时候,谁又会想起屈原的祠堂。推杯换盏的时候祭奠一下而已,罗城已经离得很远了。
翻译:田文在那一日重获新生,屈原在那一日甘愿赴死。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翻译: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直到今天,在苍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翻译:和谁一起漂泊,向来都是在古树中。在长江一带人们常月下垂钓,空旷的原野火点燃了风。江南一带吞掉了楚国的一大片,闽山在大海从中。这时的帆船已经在水底了,波涛传达了屈原的意思。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