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四月的诗句和四月的雅称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四月的古诗
1、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3、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4、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5、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
6、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7、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8、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9、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0、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11、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李商隐《春雨》
12、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13、风前欲劝春光住。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4、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15、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二、四月花开的诗句有哪些
1、《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可能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
他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
4、《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5、《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三、描写四月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5、春潮来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9、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
11、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阳》
1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6、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1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1、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2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2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30、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3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
3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33、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34、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35、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36、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7、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8、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39、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0、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2、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夜直》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酷暑就将完。祖先不是别家人,怎忍让我受熬煎?
秋日有风风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
冬日寒气真凛冽,狂风呼啸肤欲裂。没有一家不快活,独我遭灾多悲切!
好树好花满山隈,既有栗树也有梅。大受破坏与残害,不知那是谁的罪。
看那山间泉水横,一会清来一会浑。我却天天遇祸患,哪能做个有福人?
长江汉水浪滔滔,统领南方诸河道。鞠躬尽瘁来办事,可是没人说我好。
为人不如鹰和雕,振翅高飞上云霄。为人不如鲤和鲟,潜入深渊把命逃。
蕨菜薇菜长山里,杞树桋树长洼地。我今作首歌儿唱,满腔悲哀诉说起。
1、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2、徂(c、: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4、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5、卉(hu、:草的总名。腓(f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7、爰:何。适:往、去。归:归宿。
8、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9、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诗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
23、鹑(tun、:雕。鸢(yuān、:老鹰。
24、翰(hn、飞:高飞。戾(l、:至。
25、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27、杞:枸杞。桋(y、:赤楝。
从此诗卒章显志的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来看,诗人系为抒发强烈悲愤之情而作。后世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其情实与《四月》一脉相通。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什么哀,这可从前面七章找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颠沛流离,遭贬谪,被窜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仓皇狼狈,犹如丧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的本身已够悲惨,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声中,可见诗人怨愤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汉,而是勋戚贵族的后裔。他说:现在遭受莫大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会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荫庇?逝世的先人当然无辜,诗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当道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且未加眷顾,更何况他人。这使人想起屈原《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用自己先祖的高贵,表示对楚怀王流放、迫害自己的不满,两者用意如出一辙。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经历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长途跋涉九个月,道途之凄怆艰辛,流放地的僻远蛮荒可想而知。二是写各季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热溽暑尽在不言中。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天,盼望能熬出头,却不知路还远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萧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怒吼,严寒凛冽。人们蜷缩在家里,或围炉取暖,或饮酒作乐,他却要在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跋涉前进,那真是够悲哀的。用心境、环境烘托和加深对哀的表现,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顺便说一句,诗的第三章与《小雅蓼莪》第五章几乎全同,这种句段互相移用的现象在《诗经》中并不罕见,原因可能是诗在当时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谣一样被广泛传诵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会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无缝,如同己出。
后四章是哀的原由。前面三章给人迁徙动荡之感,四章起季节与地域都已相对静止,着重抒发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反思。四章点出莫名其妙地受谗毁中伤,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章获罪之冤,实为残贼人所挤。废字乃全篇眼目。因为废,哀才接踵而至。五章追思遭废的缘故,当是不肯同流合污吧。泉水有清有浊,自己不能和光同尘,所以一天天遭祸、倒霉。屈原有一篇《渔父》,写他志尚高洁不同流俗而遭放逐,游于江潭。渔父对他举世皆浊己独清的品格进行批评劝导,屈子不为所动,渔父鼓枻而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意境颇与此章相通。
诗人在流放地安顿后,在周围漫步,附近有山,山上有栗树梅树,山间还有潺潺流泉,山下则是波浪滔滔的长江、汉水,这就明确点出了放逐的地域在南国。长江汉水有条不紊地容纳统领着南方诸水系,而朝廷却纲纪弛败,忠奸莫辨,鞠躬尽瘁却不被信任重用。五章表明自己清白无辜,也包含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后世大诗人杜甫也继承了这种忠君爱国情操,他的《江汉》诗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古往今来,这种耿直倔强的腐儒真不少。
七章继续写所见所思。雕鹰振翅在高空中翱翔,鲤和鲔在深水中潜游,它们能避开猎人的矰缴和渔夫的钓钩,全身远祸。诗人见了不禁神往,叹息道:可惜我不能像雕鹰鲤鲔那样,逃避那人间的桎梏与祸害。诗人脱离现实的向往与追求,也正反映了现实的黑暗与残暴。全诗以一己为代表,在暴露现实方面有相当深度与广度,不愧是现实主义的力作。
这首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在写法上,大抵前两句言景,后两句抒情,景和情能丝丝入扣,融为一体,把告哀的主旨表现得真挚深沉,很值得借鉴。
关于此诗的性质,前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方玉润说最为痛快通达,《诗经原始》道:此诗明明逐臣南迁之词,而诸家所解,或主遭乱,或主行役,或主构祸,或主思祭,皆未尝即全诗而一诵之也。统观全诗,其实不错。这首诗也可视作是迁谪诗的鼻祖,为后世迁客逐臣开辟了一方诗的新领地,屈原、杜甫等大诗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整首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1、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2、徂: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4、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5、卉:草的总名。腓: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7、爰:何。适:往、去。归:归宿。
8、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9、飘风:疾风。发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酷暑就将完。
祖先不是别家人,怎忍让我受熬煎?
秋日有风风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
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
冬日寒气真凛冽,狂风呼啸肤欲裂。
没有一家不快活,独我遭灾多悲切!
好树好花满山隈,既有栗树也有梅。
大受破坏与残害,不知那是谁的罪。
看那山间泉水横,一会清来一会浑。
我却天天遇祸患,哪能做个有福人?
长江汉水浪滔滔,统领南方诸河道。
鞠躬尽瘁来办事,可是没人说我好。
为人不如鹰和雕,振翅高飞上云霄。
为人不如鲤和鲟,潜入深渊把命逃。
蕨菜薇菜长山里,杞树桋树长洼地。
我今作首歌儿唱,满腔悲哀诉说起。
从此诗卒章显志的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来看,诗人系为抒发强烈悲愤之情而作。后世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其情实与《四月》一脉相通。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什么哀,这可从前面七章找答案。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颠沛流离,遭贬谪,被窜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仓皇狼狈,犹如丧家之犬。
流亡或流放的本身已够悲惨,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声中,可见诗人怨愤之深。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汉,而是勋戚贵族的后裔。他说:现在遭受莫大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会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荫庇?逝世的先人当然无辜,诗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当道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且未加眷顾,更何况他人。这使人想起屈原《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用自己先祖的高贵,表示对楚怀王流放、迫害自己的不满,两者用意如出一辙。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经历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长途跋涉九个月,道途之凄怆艰辛,流放地的僻远蛮荒可想而知。二是写各季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热溽暑尽在不言中。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天,盼望能熬出头,却不知路还远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萧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怒吼,严寒凛冽。人们蜷缩在家里,或围炉取暖,或饮酒作乐,他却要在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跋涉前进,那真是够悲哀的。用心境、环境烘托和加深对哀的表现,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顺便说一句,诗的第三章与《小雅-蓼莪》第五章几乎全同,这种句段互相移用的现象在《诗经》中并不罕见,原因可能是诗在当时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谣一样被广泛传诵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会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无缝,如同己出。
后四章是哀的原由。前面三章给人迁徙动荡之感,四章起季节与地域都已相对静止,着重抒发诗人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反思。四章点出莫名其妙地受谗毁中伤,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章获罪之冤,实为残贼人所挤。废字乃全篇眼目。因为废,哀才接踵而至。五章追思遭废的缘故,当是不肯同流合污吧。泉水有清有浊,自己不能和光同尘,所以一天天遭祸、倒霉。屈原有一篇《渔父》,写他志尚高洁不同流俗而遭放逐,游于江潭。渔父对他举世皆浊己独清的品格进行批评劝导,屈子不为所动,渔父鼓枻而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意境颇与此章相通。
诗人在流放地安顿后,在周围漫步,附近有山,山上有栗树梅树,山间还有潺潺流泉,山下则是波浪滔滔的长江、汉水,这就明确点出了放逐的地域在南国。长江汉水有条不紊地容纳统领着南方诸水系,而朝廷却纲纪弛败,忠奸莫辨,鞠躬尽瘁却不被信任重用。五章表明自己清白无辜,也包含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后世大诗人杜甫也继承了这种忠君爱国情操,他的《江汉》诗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古往今来,这种耿直倔强的腐儒真不少。
七章继续写所见所思。雕鹰振翅在高空中翱翔,鲤和鲔在深水中潜游,它们能避开猎人的矰缴和渔夫的钓钩,全身远祸。诗人见了不禁神往,叹息道:可惜我不能像雕鹰鲤鲔那样,逃避那人间的桎梏与祸害。诗人脱离现实的向往与追求,也正反映了现实的黑暗与残暴。全诗以一己为代表,在暴露现实方面有相当深度与广度,不愧是现实主义的力作。
这首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在写法上,大抵前两句言景,后两句抒情,景和情能丝丝入扣,融为一体,把告哀的主旨表现得真挚深沉,很值得借鉴。
关于此诗的性质,前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方玉润说最为痛快通达,《诗经原始》道:此诗明明逐臣南迁之词,而诸家所解,或主遭乱,或主行役,或主构祸,或主思祭,皆未尝即全诗而一诵之也。统观全诗,其实不错。这首诗也可视作是迁谪诗的鼻祖,为后世迁客逐臣开辟了一方诗的新领地,屈原、杜甫等大诗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四月抒情的句子。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