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廉颇蔺相如列传挖空训练及答案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廉蔺列传原文及注释,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廉颇蔺相如列传挖空训练及答案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高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也已矣)罢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第一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 4第二单元兰亭集序……………………………………………………王羲之 20赤壁赋………………………………………………………苏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名著导读《论语》 109第二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卫风•氓小雅•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汉乐府白马篇…………………………………………………曹植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第二单元蜀道难………………………………………………………李白琵琶行………………………………………………………白居易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登高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马嵬(其二)陆游诗二首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六国论………………………………………………………苏洵第四册第一单元窦娥冤(节选)……………………………………………关汉卿长亭送别……………………………………………………王实甫雷雨(节选)………………………………………………曹禺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阅读李煜词两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李贺小传…………………………………………………李商隐马伶传……………………………………………………侯方域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阿房宫赋……………………………………………………杜牧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密名著导读红楼梦。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
3.鸠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
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
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3.失信于诸侯。(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蜀道难、琵琶行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语文
必修1: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鸿门宴(《史记》)必修2:第二单元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 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必修3第二单元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必修4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如果只要单纯的文言文,那就去掉诗词单元。
以:1、敢以烦执事介词,拿2、以乱易整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4、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6、所之既倦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1.*沁园春•长沙……………………………………*** 3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 22
5.离骚………………………………………屈原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蜀道难……………………………………….李白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1.窦娥冤………………………………………..关汉卿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二、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练习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高中新课标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而朗读、背诵和词义、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以及古文今译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本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概括段意,概括中心,在小学、初中的阅读教学中就训练过.高中阶段,课文的难度增大了,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是恰当概括的前提;把握住关键语句,对保证概括的准确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离不开一定的分析.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则离不开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高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粤教版必修4.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高一语文必修3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现象整理课件-苏教版 ppt.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勤奋成就学业学习改变命运成功在于细节勤奋成就学业学习改。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苏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x0b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制作:江苏省射阳中学语文组韦文芹勤奋成就学业学习改变命运成功在于细节勤奋成就学业学习改。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
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
《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
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犟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料定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蔺相如料定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
2、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3、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4、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
5、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高中语文必修四《负荆请罪》翻译如下: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蔺相如和廉颇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犟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也已矣)罢了。
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2烛之武退秦师,3荆轲刺秦王,4鸿门宴。
必修二:1《诗经》两首:氓,采薇。2离骚,3孔雀东南飞,4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5兰亭集序,6赤壁赋,7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1蜀道难,2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3琵琶行,4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5寡人之于国也,6劝学,7过秦论,8师说。必修四:1窦娥冤,2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铃霖。
3苏轼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6廉颇蔺相如列传,7苏武转,8张衡传。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2滕王阁序,3逍遥游,4陈情表。
三、陈情表文言文挖空训练
1.求助:《陈情表》课文及练习
我只有人教版的课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只有人教版的课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tè)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重点解释 1臣以险衅:灾难祸患.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夙遭闵凶:夙:早. 3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慈父见背:背弃我.见:代词,第一人称,我.背:背弃. 5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爱怜. 7躬亲抚养:亲自. 8终鲜兄弟:少,没有. 9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10晚有儿息:子女.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茕茕孑立:孤单. 13形影相吊:安慰. 14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奉:承奉. 1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诏书特下:特地. 18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9寻蒙国恩:不久. 20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臣具以表闻:详尽. 23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25急于星火:比. 26则刘病日笃:病重. 27欲苟顺私情:姑且. 2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29犹蒙矜育:怜悯. 30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 31不矜名节:顾惜. 32至微至陋:极,其. 33过蒙拔擢:提升. 34宠命优渥:厚. 35岂敢盘桓:徘徊,逗留. 36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更相为命:交互. 3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之情. 40实所共鉴:明察. 41矜悯愚诚:怜悯. 42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庶刘侥幸:或许. 44保卒余年:终. 45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2)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 2.常在床蓐.蓐,通“褥”. 3.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 4.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3)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谨拜表以闻.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4)成语 1.孤苦伶仃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急于星火 5.日薄西山 6.气息奄奄 7.人命危浅 8.朝不虑夕(5)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3.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4.且臣少仕伪朝省略句 5.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6)重点虚词以:(1)臣以险衅以:因为(2)臣以供养无主以:因为(3)臣具以表闻以:用(4)猥以微贱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5)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的办法(7)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恩情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告诉,报告申诉;不许:不被允许.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8)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i n),夙(su)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xian)兄弟,门衰祚(zuo)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 i)功强(qia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qiong 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an)马。猥(谦词)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u)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i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o),宠命优渥(wo),岂敢盘桓(h uan),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呼吸微弱,生命已是危险短暂,早晨不能预料晚上。我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无法来了结余生。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一心一意不忍弃她而远行。【翻译】臣李密上奏;我因为命运坎坷,幼时就遭遇不幸。
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过了四年,舅舅强迫我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体弱,亲自抚养我。
我幼年时身体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冷落,福分浅薄,年纪很大才有了儿子。
外面没有关系较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相慰。
而祖母早就缠绕着疾病,经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不曾停止和离开过。
等到侍奉圣明的当朝,我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有太守臣子逵,访察并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剌史臣荣举荐我为秀才。
我因为侍奉祖母无人,辞谢没去就职。皇上的诏书特地下达,授予我郎中的官职,不久又蒙朝廷赐国恩,任命我洗马的职务。
我凭着微贱的身份,居然担当侍奉东宫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掉脑袋所能报答的。我用表章上奏,辞谢不去就职。
现在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逃避职守,轻慢皇命;郡县长官逼迫我,催我上路;州官也上门来催,比星火还急。我想遵奉诏书赶快上任,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而想暂且曲从个人私情,却申诉又得不到许可。
我的处境,实在是狼狈不堪。我恭敬想,圣明的朝代用孝道来治理天下,凡是故臣遗老,尚且受到怜悯供养,何况我孤单困苦,特别是更严重。
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蜀国的郎署里做过官,本来希望官职显达,并不敢炫耀什么名声气节。现在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最低微最鄙陋,过分地蒙受皇帝提拔,恩宠如此优厚,哪里敢犹疑,另有什么企望呢?只是因为祖母好像太阳迫近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尽臣子的节操为陛下服务的日子还长。
而报答祖母的日子却很短了。乌鸦尚有反哺的私情,恳求皇上让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我的辛酸苦楚,不只蜀地的人士和二州的剌史所看见、明了,连天地神灵也确实都看得清楚。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心愿,或许祖母可以侥幸,确保了结她的余年。
我活着会拼命效劳,死后也要结草报恩。我满怀犬马恐惧之情,恭恭敬敬地呈上这份陈情表让皇上知道。
【赏析】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主旨是为了奉养祖母而请求批准他不任官职。
文中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准他不任官职。文中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多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本文自始至终以“孝”字贯穿全篇,这同当时晋武帝以“孝”作为治理天下的纲领十分吻合,所以这篇奏表深深地打动了武帝,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赐给他奴婢二人,还让郡县供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本文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1.《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1)副词,互相:“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2)副词,单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她,代媒人)”,“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嬉戏莫相忘(我,代兰芝)”,“誓天不相负”(你,代兰芝)(3)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2.名词用如动词的用法(1)“吾师道也.”(《师说》)师,学习.“师”和“道”两个名词连用,根据句意,不能构成主谓或并列的关系,则可能是动宾关系.(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水.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由此推论,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如“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重耳之亡》)“妻”,给……做妻子.紧跟在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修筑房舍.后面紧跟着介词结构的名词常用如动词.(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尊他为王.后面紧跟着代词的名词常用如动词.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前置.(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之”作标志.(6)“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是”作标志.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1)“相如前进缶,(相如)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语承前省略.(2)“权起更衣,肃追(权)于宇下.”(《赤壁之战》)动词宾语承前省略.(3)“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主语承前省略,介词宾语承前省略.(4)“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主语蒙后省略.5.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见……于”表示被动.(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用“见”表示被动.(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用“为”表示被动,“七庙隳”,无标志被动句.(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用“为……所”表示被动.(5)“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表示被动.。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
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
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比一比。”张华问他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小人而衰落。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
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不肯弹劾他。
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
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OK,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挖空训练及答案和廉蔺列传原文及注释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