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朗诵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李白长相思朗读视频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朗诵和李白长相思朗读视频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
李白所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起笔便借助于传说,将凤凰台的命名和历史传说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凤凰来翔、高台空寂的美景。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通过描绘吴宫花草、晋代名士,呈现出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和景象,如今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只留下一些古迹和传说。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进一步用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三山半落、二水中分,既描绘出了金陵的自然风光,也隐喻了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在这一联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感伤。浮云蔽日,长安不见,这些意象都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他也借此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1、《将进酒》是李白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酒歌之一。全诗情感激昂,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诗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句,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充分展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句,则传递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了无数读者奋发向前。
2、《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最著名的山水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诗歌之一。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深远,描绘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壮丽景色和舟行江上的感受。
诗中的彩云间、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意象,通过简洁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感。
3、《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最广为传诵、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乡诗之一。全诗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情感真挚,韵味深长。
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同时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则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关于凤凰台的传说
1、凤凰台的传说:南朝刘宋时期,南京城西南山上(今瓦官寺附近),有几只美丽的大鸟飞到了这里,这些鸟的毛色鲜艳,声音动听,吸引了其他一些凡鸟跟随。
2、这一奇特现象很快被人发现,并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被一位王族得知,于是就将这处地方改名为凤凰里,并在此修筑了一个高台,名为凤凰台。
3、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4、唐朝时期,凤凰台附近与长江还紧邻着,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5、凤凰台一带正好地处长江的一个转角处,唐代因为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长江沿岸多了很多居民区,对长江沿岸的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特别是长江中上游一带。因此,上游冲击了很多泥沙到了下游,而到了凤凰台一带就容易堆积,最后渐渐形成了滩涂和陆地。
6、到了宋代,南京的河西地区已经基本成为陆地,并且有了大街、寺庙等建筑。此时的凤凰台也早已在杨吴时期被划入城内,高台上的视野也大部分被高耸的城墙所遮挡,凤凰台登高远眺的盛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7、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依然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凤凰台的声名依然在外,因此还是有很多文人骚客来到此处怀古,一直到明清时期,依然有很多关于凤凰台的怀古诗文。
8、到了近代,太平天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凤凰台作为军事要地,一直是炮火直击的对象,整个城南建筑大部分毁于战火,因此这里的地形地貌和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李白时期更是相去甚远,凤凰台的历史地位也渐渐消失了。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笔下的凤凰台究竟在南京老门西哪
三、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翻译
1、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2、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3、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4、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7、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0、“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11、“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1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