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怎么反驳万般皆下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意思
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因个人认知度不同,所领悟的观点也必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力求,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与人文思想要阴阳平衡,不可极端在一方面,物多必缺,物极必反。
2、有文化不一定能行,但没文化就更难能行。古今都注重文化,尊重知识,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教条,猛啃书本,不惜做书呆子的奴隶,甘愿崇拜酸秀才为荣,也会被人嗤之以鼻。
3、古人语,不可站在失去自然规律下去获取各方面的志向,追求物质生活没有对错,也没有好与不好之说,只要适合道的德体,金钱物质是人们享受品质生活的正常之举。过与追求物质生活,过与追求精神世界,都会让人心性发狂,得而失心,失心受狂,狂而失性。
4、可为什么后一句提出唯有读书高,因为唯有读书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厚德载物。例如当下时代,物质生活的优越感已经让人走入了极端,很多人非常有钱,可生活也没有觉得快乐幸福,还有人一夜暴富,可也在一夜倒塌。这是值得所有人去思考的事,我们该如何去平衡追求金钱物质与自己相匹配的德行。
5、对于上面两句话,古人就提出阴阳平衡之论,世间万物皆为我们所用,不为我们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修得深厚德行是我们作为人活一世可传承下去的,修得福报不住一世,赚得钱财只住一世。清朝政治家林则徐就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6、我们生活所需,不过一碗饭,一张床,一间屋。精神所需,不过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
7、读书高者,志向存,家国天下装心中,仕途名利双收场!
二、怎样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
1、理解为: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2、译文:天子重视英雄豪杰,文字章法教给你们所有的都是下等,只有读书高。从小就应该努力勤奋读书,只有学会了写好的文章才能立足社会。满朝达官显贵,他们都是读书的人。
3、出处:《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4、用法:这本来是古圣先贤指点、激励后生小子勤勉治学求取功名的谆谆之言。意思是在古代只有读书才可以光宗耀祖,其它的都是低一等的,读书才可以夺取名利,但是这种思想和做法是有腐朽观念的。
5、《神童诗》,蒙学经典之一,其实,《神童诗》中为封建统治和儒家体系的文化独裁辩护的占了多数,文中词汇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出自哪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著名学者。
这句诗的意思是:“若不善于学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做得好,只有善于读书,加强学习,在前人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把事情做好。”即“唯有读书才能将万般下品变成上品”。
如果单单按照字面理解,除了读书其他的都是低级趣味,这种解释经不起推敲,因为读书不是目的,也不可能是目的,也不是职业,读书只是个过程,过程无所谓高低贵贱。而且既然说是万般,当然也应该包括读书,即使读书也要注重前人的经验才能读好书。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事,却不能处理得好;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应对;虽然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儒家文化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学以致用,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此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
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
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
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注释】①尔曹:你们。指学童们。②立身:自立成人。③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⑥田舍郎:农夫、村夫。⑦“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⑨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⑩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
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