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娉娉袅袅读音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1、大意: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5、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6、创作背景: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7、作者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8、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二、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是什么意思
1、这句诗的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龄。豆蔻: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后也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2、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创作的七言绝句《赠别二首》,全诗原文如下:
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5、白话文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6、这首组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7、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就只第一首第一句,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第一首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
8、而组诗的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9、“唯觉樽前笑不成”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蜡烛有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三、“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是什么意思
1、“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的意思。
2、出自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3、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
4、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5、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
6、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关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读音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