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从军行古诗其一和从军行王昌龄1至7首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从军行古诗其一以及从军行王昌龄1至7首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从军行古诗其一、其二、其三、其四的意思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3、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4、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6、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7、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8、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9、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0、译文:深秋边城榆树上的叶子早已疏黄开始飘落,傍晚红日欲坠,大风突起,
11、一转眼城外的古战场就被如云的风沙弥漫.风沙过后,无数枯骨暴露在战场上.
12、这些年来,多少将士为保卫家园,战死在这荒凉的边城.应该上书朝廷将他们的尸骨好好安葬,
13、别让这些为保卫国家而死的将士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到死还在游荡.
1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17、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二、古诗《从军行》(其一)的诗意
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3、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4、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汉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内容多为伤离别之辞。
5、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愁绪。一作“谁解”。
6、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7、组诗第一首,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十分巧妙、自然。
8、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三、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的原文翻译
1、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2、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3、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5、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一首。
6、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7、《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8、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9、在首句中的“烽火城”,代指设置烽火台的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敌人入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天以烟、夜间以火来报警。“百尺楼”,也指边地戍楼。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所特有的,既点明了地理环境,又给这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的沙场氛围。
10、而次句则点明这是秋天的一个傍晚,在苍茫暮色中,一名兵士正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迎着从青海湖上吹来的阵阵寒风,默默无语,神驰他乡。一个“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独守空闺之孤独。
11、“更吹羌笛关山月”,这时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伤离别的乐曲又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禁不住心驰万里而涌起滔滔愁思。“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一句是写想象此时闺人正在万里之外念及自己。
12、“更吹羌笛关山月”有“一击两鸣”之妙,吹奏者借吹奏《关山月》所抒发的绵绵离别之情,深深地感染了闻笛者,使闻者顿起金闺之思。
OK,关于从军行古诗其一和从军行王昌龄1至7首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