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以及良弓藏飞鸟尽走狗烹出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出于哪
1、最早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2、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范蛰、大夫种曰:“不可。昔天以越与吴,吴不受,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以吴予越,再拜受之,不可许也。”太宰豁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大夫种受书读之,太息而叹曰:“杀之,越与吴同命。”
3、“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4、后来人提炼出成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表示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
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哪个典故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忘;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韩信、岳飞、李善长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因此被杀.张良、范蠡、韩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激流勇退,去官归隐,因此,苟全性命,更以广阔的胸怀,引起后人景仰.这种走法,叫"功成身退".
2、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遗:送.种:文种,与蠡均为春秋越国的大臣,辅助越王句践复国灭吴.
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一成语比喻的是西汉时,刘邦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们悉数杀光的情形
4、(1)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2)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仲,信上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仲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王国宰相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文仲,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王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会谁?”文仲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
三、狡兔死走狗烹谁说的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范蠡写给齐国大夫文种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意思是: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2、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又《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3、范蠡即离开了越国,从齐国给大夫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种看完信后,便称病不再入朝。后来有人向越王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勾践便送给文种一把剑,对他说:“你教给我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了,还剩下四个方法,你替我从先王开始试下吧。”文种于是自杀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