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出塞王昌龄古诗翻译和出塞全诗的翻译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出塞王昌龄古诗翻译以及出塞全诗的翻译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出塞古诗原文及翻译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4、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5、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6、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7、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8、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9、“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10、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11、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12、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3、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二、出塞王昌龄原文及翻译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4、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5、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最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到岭南。
6、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重返长安,被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三、出塞这首诗的意思
1、出塞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5、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6、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7、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8、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关于出塞王昌龄古诗翻译和出塞全诗的翻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