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岁暮到家蒋士铨和蒋士铨最著名的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赏析
1、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2、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3、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4、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5、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6、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7、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8、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末到家
二、带拼音的《岁末到家》蒋士铨
1、ài zǐ xīn wú jìn,guī jiā xǐ jí chén。
2、hán yī zhēn xiàn mì,jiā xìn mò hén xīn。
3、jiàn miàn lián qīng shòu,hūér wèn kǔxīn。
4、dī huái kuì rén zǐ,bù gǎn tàn fēng chén。
5、出自清代蒋士铨的《岁暮到家》。
6、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7、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8、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9、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10、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三、《岁暮到家·蒋士铨》原文与赏析
1、蒋士铨是清乾隆时著名戏曲家,在诗歌创作上直抒胸臆,不依傍古人,自成一家,当时与袁枚、赵翼齐名,号称“江右三大家”。
2、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其时他还没有功名(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正在各地周游,岁暮回家时,母亲对游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从各方面给诗人以深切的感受,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细腻的刻划,使神情话语,如见如闻,真实感人。
3、诗人在外游历,忽然收到一包寒衣,打开一看,只见针齐线密,就知道这是慈母亲手缝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一片深沉的母爱,都缝进这一针针一线线之中去了。又不断地收到了“家信”,一封封都墨痕犹新,原来是年关将临,慈母在不断地、急切地呼唤游子早早回家团聚。
4、母爱这强大磁场,透过“寒衣”、“家信”,吸引着游子的心灵,游子不但从物质上,而且从精神上体察到慈母的一颗拳拳之心,“爱子心无尽”,这一主题就自然地突现了出来。游子有感于此,急匆匆地赶回家来,以免慈母惦念、失望。幸喜刚刚赶上了年节良辰,以慰母亲的心。
5、从事件发展顺序来看,应是先收到“寒衣”,再接到“家信”,然后感到“爱子心无尽”,于是急忙“归家”。可是诗人不这么平铺直叙,而是用倒装手法,把感受最深的感情的焦点提到前面来,把话题加以突出,于是一开头就点明了笼罩全诗的题旨,然后再层层剥入,意味深长。
6、从写作角度看,先从母及子,再从子及母,然而始终以母为主,这一反复,把母爱这一中心挖掘得更为深透。
7、下半首是写游子踏进家门时的情景:慈母一见面,就怜惜儿子“清瘦”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旅途劳顿,客居异地,无人照料的不适,都是这“清瘦”两字的潜台词,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慈母最关心的就是儿子的身体,这种最自然、最真切,也是最深沉的母爱,就从这“怜清瘦”中涌现了出来。诗人善于捕捉一刹那的、细微的典型细节,收到了“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8、“见面”第一件事、第一句话就是“怜清瘦”,因为“清瘦”,所以进而再“呼儿”细细地“问苦辛”。琐琐碎碎的、细枝末节的种种“苦辛”的情状,都是母亲所十分关切的,透过这些细细的询问,慈母之爱一缕缕地向诗人袭来。
9、于是引起了诗人的反思:作为人子,该如何报答慈母的深恩?只有低头徘徊,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奉养双亲的责任,抛下了父母,离家远游。想到这里,再也不敢在慈母面前叹息自己旅途的劳苦了。这样就从更深的层次上表达了离别的怨苦,从归家写离别,构思奇绝,使人耳目一新。
10、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的真实、细腻的描写中,揭示深厚真挚的人性美,用平实质朴的,如道家常的话语,不加粉饰的白描手法,表现出家庭中慈爱和顺的气氛,和母子之间真挚复杂的感情。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通过双方的交叉反复得以透视,如聆其声,如见其神。清新洒脱,直抒所见,不囿于古人,不事于雕琢,如《韵语阳秋》所说:“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到天然处,则善矣!”
11、蒋士铨能在历代诗家奇峰迭出之后,创造出这种平淡而深沉的境界,正所谓“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梅圣俞语),在清代诗坛上确是奇葩一枝。
关于岁暮到家蒋士铨,蒋士铨最著名的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