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归嵩山作,以及归嵩山作简要分析颔联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归嵩山作古诗翻译赏析
1、《归嵩山作》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2、《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3、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4、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5、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6、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7、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8、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靠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9、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10、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11、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12、《归嵩山作》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13、“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诗人归隐嵩山的情景。清澈的水流环绕着绵延不绝、草木丛生的林地,诗人的车马悠闲地行进,描绘出一派从容自在的景象。诗人浮宦一生,终于可以辞官归隐,得以享受山林之趣,心情自然是安详闲适的。“闲闲”一词既刻画出车马徐徐前行的从容,又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颔联紧承“清川带长薄”一句而来,进一步描摹途中景色。河中水流潺潺,仿佛也似人一般有情意,跟随在诗人左右;林中暮鸟归栖,也好像在和诗人一起结伴而还。此处移情及景,把流水和暮禽拟人化,写景生动活泼。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诗人的辞官归隐正如暮禽的倦归一样,此时的诗人超然世外,寄情山林,可谓景中有情,意蕴深远。
14、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15、“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16、“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照应题目。点明隐居主题。“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安心地过自己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诗人的心境重又回归于淡泊闲适。
17、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此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18、王维后期的山林隐逸诗歌受当时禅宗思想影响,多写空明澄澈之境,而此诗写于王维归隐之初,因此和其他诗歌颇为不同。全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意境悠远。从开始的闲适自得到后来的萧瑟凄清再到最后的闭门谢客,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清川”“长薄”“流水”“暮禽”,这些山林中的景物使诗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归的欣喜。“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一方面显示出诗人归隐后心境的寂然,另一方面又有几分失意和清冷。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诗人的心境还是闲适从容的,全诗塑造的也是一种安然闲适、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人随意写来,却真切动人,清新自然,幽美的意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二、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
1、关于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解答如下:
2、原文:登鹳雀楼百望眼,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沙头草色绿无数,阶下蓬门居士廻。苍苍白云无尽期,青峰黝嶂有时开。
3、翻译:我登上了鹳雀楼,眺望四方,碧绿的河水向东流回。两岸青山相互对峙,孤独的帆影从日边驶来。沙头上绿草无数,台阶下住着一位隐士。苍苍白云无法预测的未来,青峰黝嶂有时展现在眼前。
4、归嵩山: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景象。他看到碧绿的河水向东流回,两岸青山对峙,孤帆从远处驶来。沙头上长满了绿草,楼下住着一位隐士。白云在苍苍的天空中飘动,青山时而显露出来。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描绘河水、青山、孤帆和白云等自然元素,刘长卿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他以客观的视角描绘景物,但也透露出对未来的疑问和对生活的思考。
6、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既展示了山水之美,又将人类的情感融入其中,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7、归嵩山是指返回、归属嵩山的行为或状态。嵩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河南省的洛阳市境内。归嵩山可以指一个人回到嵩山的家乡或归属的地方,也可以比喻一个人心灵归属、回归内心宁静的状态。
8、在文学作品中,归嵩山常常被用作寓意和象征,表示一个人回到心灵的故乡,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个概念常常与追寻自我的内心修养、探索人生意义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归嵩山的含义因作品和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通常都与追求真我、追求心灵归属和平静有关。
9、总之,归嵩山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表示回归、归属嵩山,或是寻求内心平静的状态。它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越的精神境界。
三、《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
1、【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2、【出处】唐·王维《归嵩山作》。
3、【翻译】流水似有情意欢迎我归来呵,投林的暮鸟陪伴我一道回还。
4、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流水”、“暮禽”赋于人的感情:清清的流水好象故意一去不复,汩汩东流。傍晚的禽鸟相互飞回丛林栖息。它们好象与诗人一同结伴而归。表面言“水”、“禽”有情,实则写自己有情。借“流水东去”不返,暗示自己归隐的决心;“暮禽”倦而知归巢,隐示自己辞官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厌倦。诗句景中寓情,意在言外。
5、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秋,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6、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川”,清清的流水;清清的流水围绕着草木丛生之地。这是写所见之景。“车马去闲闲”,这是诗人写自己的车马悠闲自得地行走在路上。车马本无心,何来“闲闲”之感?这正是王国维所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脱离了官场是非,诗人感觉就像清川一样自由,像车马一样悠闲。
7、颔联继续写景,仍是托物寄情,写自己归隐之情如流水归海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这句似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化用得不着痕迹。“暮禽”二字也包含着“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暗示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
8、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王维非常善于选择适于表现自身心境的景物,并加以组合。四个景物,城是荒废多日的,渡口是许久以前的,阳光是夕阳西下,已近黄昏,连眼前的山景都是秋景,草木凋零。四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反反复复地都在说一个词——萧索。这两句诗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不知想到了什么,隐隐地诗人的心绪又开始低落下来。
9、末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写诗人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客。“迢递”二字,暗示归隐之高洁和诗人从此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而“闭关”二字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这句在叙事写景中仍在表达归隐后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转向冲淡平和。
10、全诗前四句写归山途中所见风景,情调闲适;后四句通过对荒城古渡、秋山落日萧索景象的刻画,表现出诗人归隐后的落寞心情,景与情契合交融,字里行间隐约地显示了作者心绪的细微变化:由闲适自得,到落寞凄清,然后又转向平和恬静。
关于归嵩山作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