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山居秋暝 唐 王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山居秋暝全诗解释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山居秋暝 》唐 王维 诗意
1、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2、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3、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4、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出自:《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原文:
6、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7、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8、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
9、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
10、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
11、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
12、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13、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14、这首诗里运用了多种技巧。比如白描、以动写静、对仗、倒装、用典等。全诗都是用的白描手法进行描摹,所以有人评说“诗中有画”。
15、颔联以动写静,把夜的静谧通过月光流泻、清泉潺流写出;颈联是对仗的手法。尾联是用典。“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用的倒装的手法。
16、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
17、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也更富有诗情画意。
二、山居秋暝唐王维的古诗翻译
1、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原诗文如下:
2、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3、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4、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5、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三、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
1、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2、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3、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4、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7、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8、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实亦自指。
9、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10、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11、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12、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