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清明杜牧图片和江南春杜牧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清明》(唐 杜牧)的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二、杜牧清明的写作背景
杜牧的《清明》写作背景有以下几种:
1.一种说法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2.另一种说法是,据《宋计惠隐囊笔》记载,此诗是杜牧在为池州刺史时,清明时节经过安徽贵池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听到村中酒肆的酒歌,因而写了这首诗。
3.还有一种说法,这首诗是杜牧在清明时节路过乡村,遇到雨天,路途困顿,于是询问当地牧童,牧童给杜牧指明一个酒店。酒店就在杏花村,杜牧在酒店买酒畅饮,周围景色宜人,于是写下这首诗。
总的来说,杜牧的《清明》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春雨绵绵,路上行人在寻寻觅觅,忧愁伤感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荒凉和凄凉。
三、杜牧的清明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在细雨纷纷飘落之时,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诗人一样落拓断魂。请教当地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远处的杏花山村。
3、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秀山门外。
4、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绝句。历史上记录下这几个字: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迁池州刺史。
5、这一年杜牧42岁,依旧行走在被贬谪的人生道路上。距他离开人世也不过八年光阴。在这剩下不多的光阴里,依旧被落魄、清贫、失意所围绕,“断魂”成为杜牧生命的底色。但他却不甘命运的安排,在逆境中寻找一颗自由的灵魂与生命的意义。他用无数绝美的诗句,书写着失意而又诗意的人生,成为晚唐天空中最耀眼的那颗诗星。
6、这首诗无疑是写清明最绝妙的名篇佳作。其“断魂”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如果说李商隐的诗歌像一位小家碧玉,总是那么心思缜密,捉摸不定,深情绵邈;那么杜牧的诗歌就像一位大家闺秀,显得大气率真,明丽动人,旷达秀艳。
关于本次清明杜牧图片和江南春杜牧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