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孙承宗明朝第一罪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孙承宗明朝第一罪人以及孙承宗是功臣还是罪人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孙承宗是明朝的战略家,为何却有人说他毁了大明
1、明朝到后期灭亡和国库亏空有很大的关系,而孙承宗和明朝国库亏空息息相关。孙承宗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战略大家,也是明朝崇祯帝当时的手下的名臣,但是他采取的一些策略却对明朝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曾经有人说明朝灭亡崇祯帝朱由检应该算是罪魁祸首,但是其实明朝的灭亡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过错,而是多方造成的结果。
2、“只要有孙承宗守住辽东,那明朝就不会灭亡。”这是一些人对于孙承宗的评价,不难看出孙承宗过人的能力,也可以看出孙承宗对于明朝的重要性。孙承宗的确有过不同寻常的才华,但是在防御战略上他也曾经犯过错。辽东对于明朝一直是虎视眈眈,对于明朝边塞是个很大的隐患,所以在孙承宗在处理辽东战略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3、孙承宗对于辽东的方法和原来的长官方式有很大的变动,几乎是全盘否定原计划。他撤掉了原来的长官聘用的蒙古人,废除了边塞长城的修建,大力扩军,修建城墙,拉拢自己的将军。看着孙承宗修建城墙的策略很好,但是却大大增加了当时明朝的征兵人数,从原来只需要五万人增加到需要十几万人,明朝的财政本来就不富裕,现在有多了那么多支出,更是入不敷出。果不其然明朝后期的国家财政就出现了巨大亏空。
4、虽然孙承宗在辽东那么多年,采取了不少的措施,可是还是没有真的抵御住辽东的进攻,之后还变成了孙承宗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孙承宗没有脸面在辽东待下去,就给朝廷写了辞职信,朝廷也看到了他的能力不足以对付辽东,于是就将孙承宗撤了下来。而现在看来孙承宗当时的选择无疑是劳民伤财,给明朝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二、孙承宗是谁李成梁是谁
1、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史和清史均无争议的民族英雄,培养出袁崇焕(有争议的民族英雄),提拔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等一大批辽东系将领,历史上著名的关宁锦防线的建设者,明末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最后于公元1683年10月高阳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清兵对其极为敬重,允许其自尽,享年76岁),受到明清两朝隆重追悼的唯一一人,在清朝张廷玉主编的《明史》中独占一传(绝无仅有,仅此一人)。
2、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银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汉人,明朝后期将领。镇守辽东30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享年90岁。1606年主动放弃六堡(明朝在关外最外围的屏障);培养了明朝的敌人努尔哈赤,并间接助其统一女真。是明末边境第一强人,也是大明王朝第一罪人
三、大明王朝真的是被关锦防线拖垮的吗,所以孙承宗是罪人
简单说来,关锦防线的修筑,至少发挥了两个作用:
作为孙承宗的杰作,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对关锦防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也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并认为关锦防线在明朝灭亡之后还继续存在,是比马奇诺防线更加固若金汤的存在。
但是,在静夜史看来,这条防线在给明朝带来久违的安全之外,更带给明朝难以名状的巨大负担,而正是这些负担,最终彻底拖垮了明朝。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冰期,比如吏治腐败,比如北方大瘟疫,比如通货紧缩,每一个原因都可以置明朝于死地。
很多人认为相比于小冰期和吏治腐败等,通货紧缩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明朝后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两个字:没钱。
从隆庆开关后,虽然每年全球超过一半的白银通过贸易出超流入明朝,但是长期的通货紧缩还是让明朝财政收入异常感人。
没有钱,朝廷就没有资金发工资,结果很多军人也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造反大军中,而朝廷同样没有钱招募军队镇压农民起义。
在崇祯时期,明朝的花钱大项很多,比如长此以往的明朝宗室开支,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开支,抵御后金入寇的开支等。而因为文官集团的祸害,明朝无法从地主商贾手中收税,只能从农民身上摊派,这直接助长了农民起义军的气焰。
而关锦防线,是堪比明朝宗室开支的又一个花钱大项。
天启年间,孙承宗上任,他用了4年时间,修了大城9座,堡45座、练兵11万,每年耗费白银300万辆,而关锦防线每年屯田收入才15万两,那么亏空的部分怎么办呢?当然是全部从关内补充,也就是从全国农民头上摊派。
关于关锦防线,孙承宗的设想是从山海关不断向后金区域延伸。而触角越长,补给成本就越高,且风险越大,且防线延伸的成本会随着长度的加大而成倍增加。所以从防线出炉开始,就不断有大臣提出反对,最终防线止步于锦州附近。
对于明朝而言,为了国土安全,付出的代价确实有些大,不过就和当下培养孩子的家长心理一样,只要能够让孩子成才,受再多累也是值得的。
但是明朝除了受累,还心累,除了烧钱,还烧心。因为随着明朝内部党争的相互倾轧,明朝在关锦防线的政策也是不断反复。比如阉党上台后,孙承宗下课,高第上台,全部弃守关外据点。而阉党下课,袁崇焕上台后,再次恢复关锦防线,明朝在关锦地区又进行了“二次创业”。
因为明朝的弃守反复,关锦防线成为真正的吞金巨兽,将本就不宽裕的明朝彻底拖入国家破产的深渊!
关锦防线是孙承宗不可多得的杰作,但是不代表这个杰作完美无缺。
比如这个防线只有纵深,而没有正面。
防御线,无不横亘在敌我之间,发挥着迟滞敌人进攻的作用。但关锦防线却是例外,此防线从山海关开始,向后金区域延伸400多里,形成了一个纵向的防御体系。
关锦防线如同一把尖刀插入后金版图,且越插越深。孙承宗构筑防线时,设想以山海关为基地巩固宁远,以宁远为基地巩固锦州。为保证宁锦等地的安全,孙承宗又在防线周边修了塔山、松山、大凌河等堡垒,组成一个全方位的防御体系。
但关锦防线没有正面宽度!防线的宽度等于城池的宽度。关锦防线布置在辽西走廊,走廊长不足200公里,宽仅8到15公里,西部是燕山,东部是渤海,这种狭长的地形注定了防线徒有纵深而没有正面。
好在此时的漠南蒙古和明朝是同盟,后金也没有海军,所以关锦是后金南下的唯一通道。但是事物总在发展,比如后金可以征服漠南蒙古,毛文龙可以被砍,孔友德等可以投降后金,而明朝除了在防线上进退没有任何的变化。
这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即关锦防线,终归还是关不紧。
1628年,皇太极从古北口入寇,京师戒严。后金从蒙古地区的迂回,前后进行了6次,这种入寇,宣告了后金解锁了进攻明朝的新路线,也宣告了关锦防线理论上的破产。
关锦防线对于后金更像是塞子之于水缸里的水。水缸完好时,水只能从塞子流出去,所以水受制于塞子。但后期水缸边上出现了破洞,那么这个塞子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后金以骑兵为主,不可能呆在原地被关锦防线一步步蚕食。所以后金一直在其它地方想办法。
从辽东千里迢迢迂回到蒙古高原偷袭明朝,对后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比如后勤不足,容易被断后路等。但正因为这显得太不可能,才让明朝被这突然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
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后,关锦防线基本就是一个摆设了,但是作为明朝的吞金巨兽,它还在不断将明朝的财富卷入其中。
毫无疑问,关锦防线增加了明朝东北方向的纵深。但是防御体系的成功不只是一条单薄的防线,而是需要明朝内修政理,外联蒙古才能奏效。而明朝没有做好相关的工作,致使关锦防线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因为明朝后期的吏治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关锦防线不仅没有起到阻挡后金入寇的目的,反而成为拖垮明朝的重要一环!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孙承宗明朝第一罪人和孙承宗是功臣还是罪人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