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这个问题,望岳原文及翻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1、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2、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3、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4、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5、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6、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7、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8、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9、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二、夜归鹿门歌翻译及原文
1、黄昏时刻,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2、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乘坐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就像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一样。
3、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鹿静悄悄的,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4、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5、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6、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7、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8、诗的首联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颔联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9、颈联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尾联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10、《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11、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12、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
13、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14、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15、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三、夜归鹿门歌翻译
1、译文;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2、《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4、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好了,关于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和望岳原文及翻译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