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蒹葭》原文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蒹葭全诗原文及翻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蒹葭》的全文是什么
1、一、原文:《国风·秦风·蒹葭》先秦:佚名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6、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7、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9、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0、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11、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12、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13、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14、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很大。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15、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
16、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
17、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风·蒹葭
二、蒹葭原文及翻译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5、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6、生在浅水中或低湿地,新垦麦田或其他水田、旱田易受害。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状茎,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
7、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8、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4月上旬,展叶期5月初,生长期4月上旬至7月下旬,孕穗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期8月上旬到下旬,开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底以后。
9、上海地区3月中、下旬从地下根茎长出芽,4—5月大量发生,9—10月开花,11月结果。在黑龙江5—6月出苗,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7—9月形成越冬芽,越冬芽于5—6月萌发,7—8月开花,8—9月成熟。
10、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蒹葭》
三、诗经·蒹葭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1)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5、(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
6、(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7、《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8、“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9、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10、“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11、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
12、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蒹葭》原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蒹葭全诗原文及翻译、《蒹葭》原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