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杜甫和岳阳楼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古诗《杜甫·登岳阳楼》注释与赏析
1、吴楚③东南坼④,乾坤日夜浮⑤。
2、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3、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4、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5、④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6、⑤乾坤(qiánkūn)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7、⑥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8、⑦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漂泊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9、⑧戎(r6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10、⑨凭轩:倚着楼窗。涕泗:眼泪和鼻涕。
11、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12、诗中先述青年时代对岳阳楼的向往,从而引出今日登楼之事。此次诗人只叙事,不说情,但他那盼望已久的急切心情似乎又在字里行间。
13、接着将一幅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展示给读者,他没有写波涛,没有写云雾,没有写风帆,只是利用坼吴楚、浮乾坤来描写。壮阔的气势早已令人玩味不尽。
14、然后将镜头拉到眼前,亲朋好友没有任何消息,而自己又老病缠身,孤舟漂泊。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安慰或援助,坎坷的生活境遇令诗人陷于落寞。
15、诗人自己生活如此狼狈,却还在关心国家的前途,诗意一下就从狭小的个人身世上升到广阔的国家命运。看看如今的山河破碎,想想几十年的世事沧桑,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
16、诗中,诗人摒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17、其身世之悲与家国之忧融合在了一起,营造了一个浩渺茫茫、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是杜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二、登岳阳楼杜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诗人虽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了对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深深的忧虑。
2、诗中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表达了诗人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表现了诗人越在个人不幸之时越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6、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7、“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仿佛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
8、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9、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10、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11、“凭轩涕泗流”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12、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又运用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13、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岳阳楼
三、《登岳阳楼》赏析
1、《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2、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6、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7、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8、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9、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10、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11、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12、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13、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14、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15、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16、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7、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18、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但不久又被诏回。
19、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去世,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及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们。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20、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
21、妻子小他十多岁。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处提及她。
2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岳阳楼(杜甫诗作)
好了,关于杜甫登岳阳楼赏析和杜甫和岳阳楼之间的联系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