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清华大学校训十六字谁写的,北大校训八个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清华的16字校训是什么
1、清华16字校训内容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扬天下,遂成校训。
3、“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则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4、周诒春校长将这16个字定位清华大学的校训,也算是他一贯的主张体现。
5、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
6、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7、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
8、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二、清华校训16为什么成了8个字
1、有史料为证的是: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引了《周易》里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逐步演变成清华校训。
2、“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是陈寅恪先生在1927年王国维投颐和园昆明湖后为王国维纪念碑写的碑文中的几个字。和梁启超的演讲两者本无关联,又相距近15年,似无可能被揉在一起成为校训。
3、清华16字校训内容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是不凡,语出《易经》,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名扬天下,遂成校训。
5、“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则出自清华大学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写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三、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谁说的
1、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整句话的意思是优秀的大学在于它有杰出的教师,而不是有多么豪华的建筑。
3、梅贻琦,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
4、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他的学生曾作打油诗:“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他。
5、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校友很高的评价:“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梅贻琦是清华永远的校长”。
6、陈岱荪:梅贻琦一直是清华的教授,从感情上和对教育的基本观点上说,他和广大教师们是一致的。他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学校大事率多征求教师意见,这也和的谦逊的性格有关。……保留清华这块净土这是他和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
7、陈寅恪: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8、张静愚:凡是和梅校长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他都不肯轻易发言,甚至与友好或知己相处,也是慎于发言。但当某种场合,势非有他发言不可,则又能款款而谈,畅达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风趣横生。
OK,关于清华大学校训十六字谁写的和北大校训八个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