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斯德哥尔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973斯德哥尔摩事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什么是“哥德斯尔摩”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定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当局当成了敌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条件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二、斯德哥尔摩情结是什么
1、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又称为人质情结、人质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於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2、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 Jan Erik Olsson与Clark 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斯德哥尔摩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
3、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经验。
4、甚麼样的人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5、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6、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徵:
7、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8、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9、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10、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11、而通常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2、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13、害怕:垄罩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14、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15、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16、关於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参看Capture-bonding(英文)
17、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症候群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
三、斯德哥摩是什么意思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2096.htm
斯德哥尔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973斯德哥尔摩事件、斯德哥尔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