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考研历年真题去哪里找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历年真题去哪里找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2007政治考研真题及其详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详解——选做题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第Ι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截止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000亿桶,其中中东地区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2%。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位于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二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定,旅游管理考研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其中仅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则整整打了8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了整个世界。时至2003年3月,美、英又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可以说,在战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如此长期和频繁的战争与冲突。
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也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海文考研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总体国际局势与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标准答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结合地图,从中东地区所占据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材料2,从中东地区对世界能源的贡献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材料3,从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提示:主要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课本的知识组织答案,重点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1)和谐世界并不是无矛盾的世界。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海文钻石卡视频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文明都是这个统一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共存;任何文明都不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科学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注:如果考生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可斟酌给分。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它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一种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发展,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道路,是大国崛起的一种新形式。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集团构成威胁。相反,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辩证法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原因。标准答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指明和谐世界也存在着矛盾;其次,阐述和此题有关的辩证法的观点;最后,分析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原因。
答题提示: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原因。
第二问,要求考生阐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主要从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两大学考研个方面进行阐述。
答题提示:主要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课本的知识组织答案,重点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二、考研政治历年真题有必要做吗
许多同学认为考过的知识点就不用看了,是不会考的。但是一些高频考点十分重要,每隔几年都会换汤不换药地考一次,只不过换个角度换个意思而已。
比如,2006年真题的第5题和2013年真题的第4题,这两道政经计算题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往年考过的知识点我们一定不能大意,不但要灵活掌握,而且由该知识点延伸的其他知识点也要着重注意。
一般来说,我们只刷近10年真题即可。因为年代再久远一些的真题的学科设置、知识考点可能会和现在不一样,而且很多提法早已过时,所以大家就不要贪多,要精简复习,避免做无用功。
对于选择题,大家只刷一下近10年以来的选择题就可以,感受下题目的难易水平、出题套路以及干扰项设置方式。
对于分析题,大家并不需要全做,只需做近10年的马原分析题真题就好,主要目的是自己练习着找原理。而其他学科只需要把近三年的分析题真题看一下即可,看的过程中要注意感受命题风格、研究参考答案并学习答案中语言的组织方法。
三、2007到2010历史学考研真题
1.春秋战国时期,“救邢存卫”的是齐桓公。
2.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鲜卑。
3.下列中国古代皇帝扶持佛教的是:梁武帝。
5.明朝两个年号的皇帝是明英宗,年号是正统和天顺。
6.《格致汇编》主编者是傅兰雅。
9.早由中国人主持的重大科学考古发现殷墟遗址。
10.长期合作,互相监督”出自《论十大关系》。
11.属于印欧的有雅利安人、波斯人、苏美尔。
12.不属于希腊16世纪时期的哲学学派的是犬儒学派。
13.罗马帝国时期在大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皇帝是哈德良。
14.中国玄奘和义净到过的大成佛教中心是那烂陀寺。
16.下列人物中,参与起草美国1787年宪法的是富兰克林。
17. 18世纪从事大西洋罢人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是英国。
18. 1807年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的两个国家是法国和俄国。
19. 1918年协约国干涉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事件英军在俄国摩尔曼斯克登陆。
20. 1962年切尔.卡尔《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1.北府兵:晋南朝时期,京口是东晋政权的军事重镇,时称北府。这里是北方南下流民集中留居的地方,也是南方政权的主要兵源所在。东晋大臣郗鉴、桓温均以此为基地组建军队,并募北方流民和江淮间富有战斗经验的农民,号称「北府兵」。桓温死后,谢安当政,遣其子谢玄去京口重新组建北府兵,其时北府兵的士卒和下层将领皆由招募而来,他们多为北方南下流寓淮南的流民及流民武装的首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骁勇善战。北府兵对东晋后期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2.青苗法: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由于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实行青苗法,主要内容是北宋政府于每年正月、五月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息20%左右,随夏、秋两税还给政府。此法的实质在于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3.《筹办夷务始末》: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收录道光、咸丰、同治等年间涉外事项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档案约二千七百余件、二百二十万字。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24.《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著,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不是为西域史立论,然通观各篇,与西域史研究有关的考索和证述却比比皆是,无处不在。无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彩阐释,还是“在文化不在种族”的独到见地,对西域史研究来说都堪称经典。
25.提洛同盟:希波战争期间以雅典为首组成的希腊城邦反波斯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200个。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为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又称耶稣连队,1535年8月成立,获得罗马教廷教宗的许可。耶稣会仿效军队编制,组织严密,纪律森严。会规及信条:规要求其会士立绝财、绝色、绝意的誓愿,特别强调无条件地绝对效忠于教皇。耶稣会最主要的任务是教育与传教,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除是耶稣会人才外,也活跃于政界与知识份子阶级。
彼得一世改革是在俄国与西欧相比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主要内容是:
(1)政治:严厉打击大贵族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提倡发展工商业,由政府出面兴办手工工场,也鼓励私人办工场。
(3)思想文化:吸取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仿效西方创办科学院、出版报纸,组织人翻译外国书籍。
(4)对外贸易:实行高关税等保护主义政策。
(5)军事上,实行强制征兵制度,派遣贵族子弟出国学习军事,同时在国内创办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以及军工厂。
彼得一世改革是迅速而有实效的,为俄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体制的演进和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8.弗莱明:英国人,是青霉素的发明者。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事免疫学研究;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医,研究伤口感染。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之中,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不久他就证明了这种物质能抑制许多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物质——他根据其生产者霉的名称(青霉菌)将其命名为青霉素——对人或动物都无毒作用。青霉素已经救活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而且将来肯定还会救活更多的生命。1945年他因青霉素的发明和应用而与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逝世于1955年3月。
(2)清政府于(1712)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以后征收丁银的标准,把丁银固定下来,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开始改革赋税。康熙五十五年广东省开始将丁银并入田赋。雍正元年决定于二年开始,命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即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赋役新政是明朝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它结束了长期以来地、户、丁与赋役制度的混乱现象,完成了赋税合并即人头税归入财产税的过程,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税,从此取消了头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状况,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是我国古代史上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30、(1)、指出“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确认了哪些民族国家的独立?
答题要点:倡导民族自决、民族独立原则。
确认了波兰、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的民族国家的独立。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
答题要点:二战爆发前,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使得在一战后出现了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同时,由于在凡尔赛上签订的一些不平等条约给战败国以沉重打击,加剧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利用国民对条约的仇恨,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31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
(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王朝的统治,分封诸侯王,在西汉初期,诸侯国有利于于西汉王朝的巩固,有利于地方的稳定和中央的集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诸侯王权力日益扩张,逐渐与中央抗衡,不再听中央的号令,对汉朝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成了西汉王朝的不稳定因素。(2)景帝时期,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开始削夺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划归中央直接管辖,吴楚等七国在公元前154年举兵叛乱,爆发了“七国之乱”,这一叛乱最终被镇压,在评定七国之乱以后免除了各诸侯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3)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议法》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诸侯王再也无力抗衡中央了。诸侯王国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32、论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始于三十年代初,中心议题是: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半封建社会、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其他性质的社会。(1)潘东周、王学文等新思潮派”在分析了中国存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三股力量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但封建主义仍在中国农村经济甚至整个中国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着,用一切力量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2)任曙、严灵峰等“动力派”认为,自帝国主义入侵以来,封建经济也即自然经济已经崩溃,商品经济已经深入全国城乡各地,资本主义关系在中国占了领导地位。因此,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社会史资本主义社会。”动力派“的理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张闻天指出,在阶级社会中,离开了剥削关系与阶级关系,就无法了解这一社会的经济性质,商品经济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性质。帝国主义在中国虽然造成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关系,也扩展了商品经济的领域。
经过讨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论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33、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答题要点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时期,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中国、古印度、希腊时期思想文化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中国在当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
34、论述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影响。
答题要点(1)历史背景:兴起于19世纪中期,是随着日本的国门洞开和改革运动兴起的。日本国内成立了各类民权组织,爱国社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对自由民权运动起到很大影响。爱国公党提倡“天赋人权,人民尽皆平等。针对上述自由民权运动骤然兴起的局面,明治政府一方面进行部分政治改革,在天皇发布逐渐建立立宪政体诏书的同时,废除左右两院,设置元老院和大审院;另一方面,劝诱自由民权派的中心人物板垣退助再度入阁,以达到瓦解运动的目的。尽管板垣重新担任政府参议,爱国社也因此在1875年4月解散,但在社会各阶层的推动下,自由民权运动却持续发展。(2)性质:自由民权运动是将日本建设成自由和人权国家的运动。但在有一段时间内,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逐渐停滞,并陷入困境,因此,他们将目光转向国外,主张日本向国外扩张势力。
自由民权运动导致民权运动者和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矛盾。
日本国内的改革运动逐渐停滞,并陷入困境。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国外,主张日本向国外扩张势力。1894发甲申政变,民权运动的报刊强烈指责中国,提出必须同中国决一死战的强硬论。
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历年真题去哪里找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