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举报的问题,以及和上海师范大学投诉电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跪求《教育原理》(陈桂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读书心得
1、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2、“教育原理”,顾名思义,是探求教育事理的学科。……其理论框架应与偏重于应用的“教育学”有别。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很长时间里,……“教育学”既探讨理论问题,又涉及具体问题。教育学背上了沉重的翅膀,产生理论体系上的难题。干脆说,致使教育学形成不成严密的理论体系。
4、近十年见,教育学研究领域呈现中兴的态势。到1991年7月,……新编各种名目的《教育学》为数已达165种。然而,舆论界……有“雷同”之叹。
5、教育原理,可算是理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按照一种分析,包括:(1)概念,(2)变量(指明现象程度差异的概念),(3)陈述(概念之间的联结构成理论陈述),(4)格式(由理论陈述的组合所构成),即通常所谓“理论框架”。
6、◇概念,……通常以定义揭示概念的内涵……以往在界说各种教育基本概念时,往往夹杂许多涉及价值取向的规定,导致概念的内涵失之过深,概念的外延过于狭窄,遂使一般概念失去一般性,而这似乎又未妨碍人们用已经赋予特定含义的概念指称与其外延不相称的事物。
7、◇已往教育学中也不免包含许多指明教育现象程度差异的概念,惟对于变量的意义估计不足、分析不够。
8、◇已往教育学的陈述,似存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混淆,特别是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的现象……罗列事实而缺乏逻辑论证、陈述当然的规范而不顾可行性之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里关于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分析,将尽可能地把客观存在的事实、逻辑上可能存在的事实、应有的事态(价值取向)与可行的抉择这样四个层面分清,并兼顾这四个层面。
9、◇(关于格式)……这里的尝试……可谓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也算是由此及彼、从具体到抽象。因为“内”与“小”是教育自身的历史的与逻辑的起点。由此出发展开的论证,最终求得关于教育的系统认识。
10、基于这种构想的教育原理框架是:从教育要素到教育过程(微观),从简单教育过程到复杂教育过程,从教育过程到教育实体(中观),从教育实体到教育系统(宏观)(第Ⅰ编);从教育的内部联系到教育的外部联系,从教育的外部联系对教育内部联系的影响到教育系统自身的特性(第Ⅱ编);由教育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所决定的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的构成、学校职能以及家庭的教育职能(第Ⅲ编);从一般教育原理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第Ⅳ编)。
11、从古至今,人类教育的组织形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如何揭示教育组织演变的内在逻辑?
12、◇从分解直接教育过程的要素入手,揭示教育形态发生、教育过程从简单到复杂演变的根据。
13、◇把复杂的教育组织体系分解为三级(三个层面),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直接教育过程”;以各种各样直接教育过程为基础的“教育实体”;由各级各类教育实体构成的“教育系统”。
14、◇揭示“直接教育过程”、“教育实体”与“教育系统”发生与演变的过程,也就是从偶然发生的无组织的教育现象,到教育组织形态的出现,这是教育“形式化”的过程;形式化教育从不定型到定型,这是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这是教育的“制度化”的过程。
15、把一定客体作为系统加以分解,直到分析出构成该系统的简单要素(元素),然后再对各个简单要素分别考察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从而建立较严密的理论体系;现代系统论对所分析的客体的诸要素的描述,不是从这些要素本身入手,而从这些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入手,更丰富了人们的认识,使理论研究方法更加完善。
16、……这里首先要研究的是,教育的“细胞”由哪些要素构成。
17、……作为教育活动的必要成分的要素,称为“教育的简单要素”。
18、1前人考察“教育简单要素”的尝试
19、梳理卢梭(法,近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18世纪)、赫尔巴特(德,教育学家,19世纪初)、格雷戈里(美,教育学家,19世纪80年代)、涂尔干(法,教育社会学奠基者,20世纪初)、德国文化教育学派(20世纪初)、《中国教育辞典》(1928年)等关于教育简单要素的分析。
20、按照马克思的分析,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从整个劳动过程的结果来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而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①这是“简单劳动过程”的含义。
21、如果把教育过程同劳动过程类比,其简单要素当包括: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相当于“劳动资料”,不相当于“生产资料”)(按:以“教育资料”代替“教育材料”,可避免与“教材”混同,亦可把教育方式方法等成分包括在内)
22、①: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5页。
23、(宽容按:将教育过程类比劳动过程,或作为劳动过程的一个所属,有其道理。但如何理解马克思定义的劳动过程的各元素?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的区别意义何在?另,在教育过程中,竟然“教育者”不作为一个元素出现——没有得到元素的地位,这样的界定是否合理?)
24、复杂教育过程不是各种简单教育过程的机械组合。由于教育的三个要素都是变量,其中每一个要素都可能发生量的变化与质的转化,特别是“教育资料”在复杂教育过程中还可能再分化成若干独立的要素。所以,分解构成教育的简单要素,只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只有循此前进,对“教育资料”加以分解,揭示简单要素组合与分解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从而展开教育的逻辑体系,才能最终揭示种种复杂的教育现象的内在联系。这种逻辑展开的每一步,是对前一步的检验。所以,构成教育的简单要素究竟是什么,直到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确立,才最终得到证明。在此以前,还只是一种假设。
25、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现象独到的方法,在于“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①。劳动,被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他没有停留在对简单劳动过程的考察上,他进而发现了生产劳动的性质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过程的技术结合,即具有一定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同一定的劳动资料的结合;另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即劳动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协作、分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考察某种劳动过程藉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又以生产关系的总和为社会的经济基础,考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正是不同性质与水平的劳动过程的技术结合与社会结合,构成了不同历史类型与不同层次的劳动的基础。
26、教育同一般物质生产劳动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因而它比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复杂得多。
27、为了考察教育过程复杂化的进程,须从分析构成教育的各个要素入手。
28、①: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
29、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30、劳动资料是传递人对劳动对象(或作为总的劳动对象的自然界)的作用的物或物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劳动资料中,马克思特别区分出生产工具作为人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标志。
31、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可以说是可能的劳动对象的总和。
32、综合以上概念,劳动过程可以理解为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
33、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但现在讨论的不是生产力要素,而是劳动过程的要素,既然是劳动过程,主体已经确定,那是劳动者在进行劳动,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故在劳动过程的要素中,就不需要再特别提出劳动者作为此过程的要素了。正如说农业劳动中的种田劳动,种田是一个劳动过程,显然进行这种劳动的是农民,不会是工人,这是不需要特别指出的,故说及种田的种种要素都可以,但不必要说农民是其中一个要素。
34、把教育过程类比成某种劳动过程,是可以的,也是合理的。教育过程这个名词本身,就已经确定了劳动者是教师,重点讨论的应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就是教育材料,劳动对象显然是学生。
35、“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属性
36、教育劳动以作为受教育者的“人”为对象。就教育的能动要素来说,可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过程的“两极”。了解教育过程有赖于考察这两极的“极性”及两极的关系。
37、就教育的发生来说,教育对象却是教育存在的首要前提。……就教育的发生来说,教育者不过是一种“工具”,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的主人。……现实的教育过程却常常表现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宰,而受教育者反而成为教育者的“工具”。
38、为了弄清教育过程两极的关系属性,须分别考察教育者的极性与受教育者的极性,而考察教育者的极性,又须从研究受教育者的极性入手。
39、迄今为止的教育史表明,虽然从来没有人否认教育对象是“人”,但未必都把人当作“教育对象”,也未必都把教育对象当作“人”对待。
40、欧洲中世纪长期盛行天主教的“原罪说”,……人……只有靠祈祷才能赎罪。从而否认人有受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使有机会受教育,所受的也只是宗教教育。(按:陈师在这里对中世纪的认识可能仍停留在经典的论述上,)……在近代社会,人们普遍受教育的可能与权利总算得到确认,……人被认可为“可教”之材。这可称为教育对象的发现。
41、在认可人的受教育能力以后,进一步面临的问题,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人类在很长时期中,曾经把受教育者的被动性作为社会的期望(价值取向)。卢梭认识到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堪称关于教育对象的又一发现。这个发现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成为20世纪初“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支柱。
42、通常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指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主导作用”不是一回事。教育者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由于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就是教育本身,而受教育者是作为“教育对象”加入教育过程的……
43、“主体”是同“客体”对举的概念,它们都是关系词。“双主体”说,是不是以为教育过程中“无客体”呢?或许以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为客体,然而这里所讨论的问题的症结正是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是另一个问题;至于明确肯定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倒不妨请教一下,难道教育过程“以教师为客体”么?
44、……导致学生变化、进步的学生自主活动,不一定都属“教育活动”,它可以纯粹是个人的自我教育。“学生”也是
45、虽然从古至今,“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属性,有共同之处,而这两者的极性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师”的观念、“生”的观念,古今有别。如古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再重复这种老调有何意趣?何况就连“父”的观念也在变化中。由于“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以一定的“教育资料”为中介发生联系,他们各自的极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属性,不得不随着所依托的中介的变化而变化。撇开教师与学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争论“以谁为主体”,若不流于空谈,却也难。因此,要对“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极性、关系属性,进行具体考察,先得对“教育资料”的构成有起码的了解。
46、教育的三要素中,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与受教育者的相应活动以教育资料为中介,才得意实现。为了了解“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活动如何依托其中介而展开,需对“教育资料”的构成加以分解……正是“教育资料”的变化标志着教育的演进。……“教育资料”也堪称教育文明演进的“
47、”。[按:原注是这样的——作为系统研究的卓越先例,马克思在分解劳动的要素之后,不是从“劳动着的有目的的活动”中引申劳动过程,而是从分析劳动过程入手,考察“劳动者的有目的的活动”(这才发现劳动者怎样在异化劳动中丧失自己的目的);他对劳动过程的考察又从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技术结合入手,而在这种关系中,劳动者的技术能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质。这样,就把劳动资料尤其是工具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和“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4页)。在他看来,从生产力角度说,人类劳动的历史发展首先以生产工具—机器演变的历史序列为标志展开。——理解这一段话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把握很有帮助。]
48、由于“教育资料”属于人类文化的结晶,故对“教育资料”的分解宜乎从对文化的分解入手,并揭示从“文化资料”到“教育资料”的提炼与抉择的过程。
49、◇作为同“自然”对举的“文化”概念;(广义)
50、◇作为同“物质文化”对举的“文化”概念,即精神文化;(中义,按:一般采用)
51、◇作为同“思想”对举的“文化”概念;(狭义,按:这里指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
52、就“文化”概念含义演变的趋势来说,20世纪以前,狭义“文化”与中义“文化”概念较为流行;20世纪以来对“文化”的解释开始以整个社会遗产为中心,主要“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们藉符号的使用而被学习或传播。
53、尽管教育资料中包括属于物质文化的物质设备部分,这里不准备讨论物质设备问题,而着重讨论相当于劳动资料中属于“工具”与“材料”部分的教育资料。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一般采用“文化”一词的中义,即精神文化。
54、为了便于对教育资料进行分解,还需对构成文化的基本成分加以进一步分析。可资参照的一种分析如下表:
55、表述(按:“表述”在这里应理解为“表-述”,下段同)各种文化成分构成人的形成的文化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它们都可以作为“教材”(教育材料,也属教育资料)的源泉。不过这里旨在藉助于对文化的分解来分析“教育资料”的构成,以探求衡量教育发展的测量器。
56、表述各种文化成分,性质有别。作为教育资料的源泉,所发生的影响实相径庭。为了揭示不同文化成分在教育上的意义,还需对上述各种文化成分加以归类。
57、[1]:……所谓“价值科学”的倡导者提出的机制等级体系中,以经济价值(功利)为最低级的价值,以宗教价值(“圣洁”)为最高级的价值,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为科学(真)、道德(善)、艺术(美)的价值。(按:这种价值层次的区分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58、在各种文化成分中,行为—作用体系,属于文化的外显部分,称为“显示文化”。它同“隐示文化”成分相比,是浅层次的文化。……人类行为之所以堪称文化,是由于其中隐含着深层的文化,行为—作用体系的意义,在于深层文化“落实在行为上”,才产生现实的力量。但文化的本质取决于隐示文化,而不是显示文化。
59、尽管如此,在教育实践上不应忽视“显示文化”中的“行为—作用体系”。……“文化性是证明一个人长进程度的确切标志”([苏]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76-77页。)
60、“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语言—符号体系在传播的意义上属于传播媒介。……在各种文化成分中,唯有符号文化堪与物质生产劳动中的工具—及其相比。
61、◇价值—规范文化与知识—技术文化
62、在各种文化成分中,又可以把符号为媒介的深层文化分为两类:“价值—规范体系”和“知识—技术体系”。这就是我国现在所谓“精神文明的双重结构体系”。(按:“精神文明的双重结构体系”——?)
63、(“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64、在古代教育中,畸形地渗透“价值—规范体系”,恣意贬低“知识—技术体系”,中西并无二致。
65、在17—18世纪,科学有了很大发展,但“并不是由于它在教育中占着重要地位才有了发展,而恰恰是在毫无地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20页。)
66、如果说传播媒介相当于物质生产上的“工具—机器体系”,那么“知识—技术体系”则相当于物质生产上的材料体系。(“知识爆炸”)既为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又向传统教育体系提出尖锐的挑战。
67、“价值—规范体系”不仅作为教育资料的组成部分,且对整个教育资料发生统合作用,更重要的在于它还涉及教育本身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抉择。
68、(按:“分解“教育资料”的视角”这一目内容线索需要好好再咀嚼。)
69、教育资料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五种成分:
70、◇作为教育媒介的文化:指的是取之于符号文化的那种文化。
71、◇作为教育材料的文化:凡属于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在教育中都具有材料
72、◇作为教育手段的文化:大抵取材于文化的“行为—作用体系”。如实验手段、现代电化教育手段,等等。
73、◇作为教育组织型式与活动方式形态的文化:亦取材于文化的“行为—作用体系”。这种文化又可以称为有别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制度文化”。这种文化之于教育的意义,正如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之于物质生产劳动一样。
74、◇作为教育活动场地、设备的文化:取之于物质文化。
75、如是,就可以把“教育资料”分解为“教育媒介、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教育场地与设备”五种。同教育者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对象合为复杂教育过程的七个要素。可见,随着教育过程的复杂化,教育要素也逐步增加。这是教育资料“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路线”。
76、在教育过程复杂化以后,特别是在采用电化教育手段……以后,才使教育过程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又开辟了简化教育过程的前景。……在复制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矛盾的症结转移,充分指导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难题。这是教育资料演变的另一条路线,既“由复杂到简单的路线”。
77、(按:此部分论述分析相当精彩,百读不厌。)
78、3“教育资料”:人类教育文明的“测量器”
79、不同属性的文化成分在这个文化中的职能有别,因而对教育活动发生不同影响。为显示教育资料作为人类教育文明测量器的性质,不妨把上述分析概括如下:
80、◇在各种文化成分中,唯有作为人体延伸的语言—符号文化堪与物质生产中作为人
81、体延伸的工具—机器体系相比,因而这种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最有决定意义。这种影响表现为:
82、语言符号的发生——非形式化教育的发生;
83、文字符号的产生——形式化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发生与发展;
84、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大众传播媒介)的问世,使实体化、制度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相对下降,新型的非实体化、非制度化教育的地位相对上升,人类可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85、◇由于人类文明的教育史基本上是实体化教育的历史(尤其是学校史),教育实体中,教育藉以传播的信息对教育的性质与形态影响最为深刻。这种影响表现为:
86、古代教育以传播价值—规范文化为主;
87、近代以来的价值—规范文化属于理性化的价值—规范文化,它蕴含在知识—技术文化之中,故近代以来的教育以传递知识—技术文化为主。
88、其中,近代文化重在启蒙,近代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现代教文化日趋注重应用,故知识教育的比重相对下降,技术教育的地位相对提高。
89、◇作为显示文化的行为—作用文化,内受隐性文化、外受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影响,正不断变迁。文明史上行为—作用文化最有意义的变迁,是从个体活动方式到社会化活动方式的跃进。受其影响,在教育上表现为:
90、个体劳动时代——个别教学(教育)活动型式;
91、社会化劳动时代——集体教学(教育)活动型式。
92、其中,近代以集体教育代替古代的个别教育,现代则趋向于以个别化的集体教育或集体化的个别教育,取代近代刻板的抹煞个性的集体教育。
93、由此可见,由各种文化成分构成的教育资料,确如劳动资料之于物质生产一样,是人类教育文明的测量器。
94、4从“文化资料”到“教育资料”(“教育资料”的提炼)
95、教育对各种文化按其成分的差异进行抉择:一般讲,对隐性文化的抉择重于对显性文化的抉择;在隐性文化中,对价值—规范文化的抉择重于对知识—技术文化的抉择;对实体文化的抉择重于对符号文化的抉择;……
96、上述次第表明,在教育对于各种文化成分的抉择重,关于价值—规范文化的抉择,意义最为重要。
97、(关于经过三度筛选获得有教育价值的文化)
98、◇从一般文化中选择“有文化价值的文化”;
99、(真善美于假恶丑、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的区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00、◇从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中选择“合乎一定社会需求的文化”;
101、[在阶级社会中,文化上的抉择虽不免受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经阶级利益的过滤。一定社会的教育体系中所吸取的文化,主要是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至少不与其冲突,或其冲突未达到尖锐程度)的文化。]
102、◇从适合特定社会需要的有价值的文化中挑选“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
103、(由于文化资料原先都是从人们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客观化、形式化的文化一旦形成,同未参与文化创造过程的对象上脱节的。只有被受教育者体验了文化创造过程并纳入其人格的文化,即真正被他们内化了的文化,才堪称有教育价值的文化;而只有经过教育者特殊的选择、提炼的文化,才可能使受教育者内化。)
104、非主流文化常在教育过程之外,甚至也在教育过程之中影响教育对象。
105、说到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于“教育资料”属于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正像一部性能良好的机器,若不经劳动者实际操作,犹如一堆废铁,先进的文化若不被教育者掌握并用于教育过程,依然不属于真正的“教育”资料。不用说,被教育者掌握与运用的“教育资料”只有在被受教育者内化时,才发生教育影响;不过,任何教育过程都不是孤立的活动过程,它是教育实体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系列活动过程,教育实体也只是教育系统的基本单位,就连教育系统也还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这样,也就存在谁是驾驭“教育资料”的主体问题。
106、从整体上说,“教育资料”是在直接教育过程之外作为客观前提存在的,但它对于现实的教育过程来说,都属“应然的”、可能的活动范围与条件,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联系的中介。“教育主体”首先应该是驾驭“教育资料”的“主体”。……为了揭示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属性在教育资料影响下的演变,首先需要历史地考察教育组织型式的变迁与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二、2021下半年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教师招聘6名公告
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选拔优秀适岗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根据《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苏办发〔2020〕9号)等文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公开招聘教师6名。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招聘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教师6名,具体招聘岗位及招聘条件等详见《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2021年下半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表》(附件1)。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3.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须符合招聘岗位的专业要求。岗位要求中“专业”的设置目录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
4.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以此类推);博士研究生及中小学中级职称教师在40周岁以下;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
5.须取得与应聘岗位学科一致且不低于岗位学段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学科须与招聘岗位要求专业一致。
6.取得大陆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和大陆承认学历的其他台湾居民,应聘时按国家和江苏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请不要报名应聘:
①现役军人或普通高校在读非2021届毕业生;
②与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等亲属关系的,不得应聘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岗位;与现有在岗人员存在上述关系的,不得应聘到岗后形成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管理类岗位,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明确应当回避的岗位;
③《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苏办发〔2020〕9号)于2020年3月13日起施行,根据其后发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公告,被聘用到江苏省地方各类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册)人员;
④2021年8月31日前,5年服务期未满的新录用公务员,或有规定(含协议明确)不得解聘离开工作单位(岗位)的人员,或国家和江苏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的人员。
1.报名方式。报名、照片上传、资格初审等均通过网上进行。报考者可通过电脑端登录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官方网站(http://cnxq.yancheng.gov.cn,下同),登录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师招聘系统,个人注册后即可报名(须记住登录账号和密码);也可通过手机端关注“盐南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点击“教师招聘”,进行查询。
2.报名时间。2021年9月22日8:30-9月26日18:00。
3.资格初审。报考人员可在9月26日18:00前在教师招聘系统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如对资格初审意见有异议,请在2021年9月27日8:30-12:00向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陈述申辩。
⑴报考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公告,对照公告中报名条件和岗位要求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如实提供以下材料扫描件:①本人签名的《报名表》;②本人身份证;③应聘岗位所须学历证书、学信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④应聘岗位所需的教师资格证书;⑤教师职称证书(须提供者)。
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⑵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以岗位代码为准),报名与考场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必须是有效期内的第二代身份证)。资格初审通过后,不得更改报名信息、不得改报其他岗位。资格未初审或资格初审未通过的,在报名时间截止前可以改报其他岗位。
⑶通过初审后的应聘人员须使用微信支付,于2021年9
月22日8:30-9月26日19:00在网上缴纳报名费100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应聘人员,先缴费确认,若没有违反考试纪律,在参加考试后,凭相关单位出具的证明于考试结束后第2-3个工作日到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办理减免考务费登记手续,退还报名费。
⑷通过初审并且完成缴费确认的人员,即报名成功。
⑸未按时在网上确认报名资格、上传照片、缴纳报名费的视为报名无效。
⑹本次公开招聘各岗位开考比例为1:3。如果出现岗位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的情况,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应聘岗位被取消的报名成功人员可在2021年9月27日8:30-12:00登录报名网站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岗位。
5.咨询电话。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0515-86668399(周一至周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6:00)。
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面试总分均为100分,均设60分为合格线。考试由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组织实施。
⑴笔试范围:主要考查应聘人员相关学段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分析设计能力。
⑵笔试时间:2021年9月28日上午8:30-10:30
⑶准考证打印:报名成功的应聘人员请于2021年9月
27日14:00起登陆原报名网站打印笔试准考证,逾期者责任自负。
⑷成绩查询:笔试结束后,应聘人员可登录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师招聘系统查询笔试成绩和名次。在笔试成绩合格者中,按各招聘岗位拟聘用人数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人选(末位同分者一并入围),不足1:3的按实有人数确定面试人选。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在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管委会网站公布。
2.资格复审。参加面试考生需在资格复审时提交与网上报名上传一致的材料,其中报名表提供经本人签名的原件,其它材料需提供原件和一份复印件。参加面试考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影响资格复审结果的,取消其面试资格,并在报考同岗位的笔试成绩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一次性递补面试人选。资格复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通过资格复审人员,现场告知面试时间和地点等。
3.面试。包括微型课教学和答辩两部分,总分为100分,按微型课教学占80分、答辩占20分计算面试成绩,60分为合格线,主要考查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个性心理、仪表举止等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板书等教学基本功。由评委组根据招聘岗位选择相应学段学科教材命题。应聘人员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封闭进行备课、上微型课和答辩。面试成绩由评委组当场通知面试人员。参加面试人员需交面试费100元。
4.总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计算方法:按笔试成绩×30%+面试成绩×70%计分。
招聘考试不指定参考资料,不授权任何机构组织考前培训。
1.按照招聘学科岗位计划1:1的比例,在成绩合格者中,根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考察人员(若总分相同,取面试成绩高者;若总分相同,笔试和面试成绩亦相同,加试决出名次,加试方式、地点另行通知)。参加体检人员名单在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管委会网站公布。
2.体检工作由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统一组织,体检费用个人自理。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不合格人员取消招聘资格,体检合格人员由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组织考察。考察参照江苏省考录公务员考察标准执行,主要考察政治思想、法治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现实表现等。
3.因体检、考察不合格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在成绩合格者中,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递补方法与确定体检考察人员方法相同)。
4.根据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管委会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1.对公示无异议人员,办理有关手续。须于2021年10月31日前向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组织人事部和教育局提供相关材料原件,手续齐全者办理聘用手续。
2.聘用人员均列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纳入盐南高新区教育系统人员编制统一管理。
3.聘用人员实行6个月试用期(其中应届毕业生试用期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予以定职定级。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取消聘用资格,终止聘用关系。
4.聘用者上岗后,学校对其教育教学实绩进行绩效评估,经考核合格者,享受盐南高新区合作办学“人才引进待遇”,经考核不胜任学校教学任务须服从盐南高新区教育局安排,不再承担华东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教学任务者,不享受合作办学人才引进待遇。
5.签订协议后放弃聘用或在江苏省盐南高新区聘用学校服务期未满3年申请办理调出、辞职者,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纪工委全程监督,江苏省盐南高新区组织人事部、教育局组织实施。
招聘政策咨询电话:0515-86668399
本公告由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中共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工委组织人事部
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三、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做家教有什么弊端吗
1、在“双减”政策公布实施以后,大学生如果想要从事家教活动,可能会面临一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防范。
2、第一,大学生做家教如果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可能会面临无证辅导被处罚的风险。
3、一般情况下,在校大学生做家教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到了大三、大四以后,由于学业负担比较重,还面临实习、考研、就业等问题,所以基本上没人做家教,都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去做家教,而且大一、大二做家教才能够更记得出初高中的知识点,能够去做相应的辅导。
4、但是,此时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不可能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在“双减”政策公布实施以后,如果没有教师资格证去进行学科辅导的话,那就意味着这是无证教学,有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5、前不久,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一个教育机构的老师,就是由于无证经营,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去辅导学生的英语,被现场查处。
6、虽然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毕竟能够考上大学,说明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还是不错的。
7、但是,一旦面临着没有证去辅导,那也是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一旦被查处,那有可能影响的不仅仅是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还有可能导致这些大学生受到学校的处分,甚至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
8、第二,大学生做家教期间如果未处理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有可能面临道德上的风险。
9、“双减”政策公布实施以后,一些违规补课的行为将会受到查处,而且教育部要求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双减”工作情况。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通报事项,就是查处违规补课的情况。
10、因此,大学生家教的活动有可能会处于隐蔽的状态,有可能不一定是在被辅导孩子的家里面进行,有可能在其他的隐蔽的地方。
11、由于,大学生去做家教的时间一般都是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尤其是晚上去辅导的居多。因为被辅导的孩子,白天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到了晚上回家才会需要辅导。
12、此时,由于大学生都比较年轻,都是俊男靓女,孩子的家长却拥有的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地位。如果给孩子进行辅导的时候,没有注意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逾越了不该逾越的道德红线的时候,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和道德风险。
13、毕竟曾经有不少的做家教的大学生与被辅导孩子的家长发生了不必要的关系,那么这些关系的发生,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果。
14、有的甚至破坏了被辅导孩子家庭的和谐关系,还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也是“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大学生做家教所面临的一个风险所在。
15、第三,大学生如果没有处理好家教与自己学业的关系,可能会面临无法顺利毕业的风险。
16、对于大学生来说,“双减”之后,大学生做家教的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难以适应的,甚至会对自己的学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17、由于校外学科培训基本上被全面禁止了,能够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孩子数量骤减,而且他们参加培训的时间也大大的减少。于是这么多的家长和孩子,就会把目光放到家教这个方面。
18、但是,由于校外的学科培训缺失,那家教的负担就会显得很重,大学生想去做家教的话,那可能要辅导的科目会有很多,辅导的内容也会比较复杂。
19、有时候可能你讲解题目好几个小时,这个学生都不一定能弄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去准备。
20、毕竟对于有一些孩子来说,如果本身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话,那作为大学生的家教来说,就相当于重新去备一次课,给这个孩子去辅导一遍,这是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21、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大学生如何去保证自己的学习,这是一个不得不要考虑的问题。
22、毕竟,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也是比较严峻的,如果为了做家教赚取一点经济收益而导致自己的学业没法顺利地完成,这显然是得不偿失,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这也是大学生做家教面临的风险之一。
23、第四,由于大学生做家教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将面临重大调整的风险。
24、自从校外学科培训被禁止这一个政策规定出台以后,教培行业及从业人员可谓是呜呼哀哉,于是不少的人纷纷选择了放弃或者改行。
25、作为刚刚进入大学不久的大学生来说,此时还没有完全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当看到教培行业或者是教师行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的时候,可能很多大学生就会放弃了原有想要当教师的一些想法。
26、毕竟本身去做家教的大学生,他们都是抱有今后去当老师的这种心态,当看到“双减”政策之后,中小学老师的负担有所加重,而对于教育孩子方面的要求又有所提高的时候,可能会放弃当老师的想法,这也是其中的一个风险。
27、当然这个风险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可能有的本身不想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当他们看到学生对于优秀教师的需求之后,可能他们也想去从事教师行业,这也是有可能的。
28、总之,“双减”政策公布实施以后,大学生从事家教活动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其中最好是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道德风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