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十年寒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十年寒窗抵不过三代经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十年寒窗苦”出自哪一首诗
1、诗句“十年寒窗苦”出自元代作家高明的《琵琶记》。
2、原句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3、《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创作的一部南戏。全剧共四十二出,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它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
4、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
5、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
6、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7、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他的生年约在1305年前后。他的卒年有元末说和明初说两种说法。持元末说者,认为卒于1359年。持明初说者,认为卒于朱元璋开国以后。高明四十岁左右中了进士,在杭州等地作过小官。
8、后来隐居在宁波城东的栎社镇,《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9、《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据记载,其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立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
10、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
11、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一诗中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见该故事流传之广。
12、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关注。
13、《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
二、为什么说求学为“十年寒窗”,十年指什么
说求学为“十年寒窗”是把比较切合实际最大数的单音词“十”选来和“一”对比,这样就使“十年”成了长年艰苦读书的标志。十年并非实指,而是约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句谚语,意思是长期艰苦读书,备尝辛苦却无人理睬,一朝成名后则闻名天下,由此形成强烈反差。于是,说到读书艰苦常常多用“十年”之数。
十年寒窗苦这句谚语出自金·刘祁《归潜志》: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此外,《宋书·沈攸之传》也有用“十年”之数代表读书时间甚长,如“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谙忆。尝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法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就是九年,现在孩子大多三岁就开始上幼儿园,而有的幼儿园早早就开始了一些算数和识字的学习,再加上家长给报的班,可谓是义务教育阶段一结束,就已经是十二年寒窗了。所以,现在谁还敢当众炫耀自己“十年寒窗”。
我国的学生大多也要经历十二年的寒窗。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89.5%,也就是说,每1000人当中,有895人能接受到高中阶段教育。
三、十年寒窗是什么意思
十年寒窗是什么意思?十年寒窗的意思是:形容长年刻苦读书。寒窗:冬天在寒冷的窗前读书。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古人认为十年窗下没有人问,等到你考中状元,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崇拜你。
示例:那边一个人却愁眉苦脸,发出‘十年寒窗’付流水的慨叹。
1、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十年窗下:意思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释义:古人认为十年窗下没有人问,等到你考中状元,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崇拜你。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自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例句:没有十年寒窗,怎能金榜题名?
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关于十年寒窗和十年寒窗抵不过三代经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