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春江花月夜》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春江花月夜 孤篇压全唐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春江花月夜原文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0、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6、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7、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8、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9、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20、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21、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22、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23、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24、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25、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26、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27、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28、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29、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30、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31、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32、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33、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34、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35、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36、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37、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38、这个“共潮生”的“生”字,后来张九龄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他们为什么都是“生命”的“生”,而不是那个“升起来”的“升”呢?我们说“半个月亮爬上来”,“月亮升起来”,一般说的都是“升国旗”的“升”、“上升”的“升”。
39、而诗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写“生命”的“生”呢?包括著名的“池塘生春草”,还有“白云生处有人家”,当然也有“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版本,但是据考最早的版本、最主要的版本,还应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40、其实,这“生”字的运用很有讲究。“上升”的“升”,表现的是一种状态,而且它也只是一个状态,虽然它是动态的状态,但“生命”的“生”,表现的却是一种情境——有情感、有境界。“生”是孕育、是生长,是有生命,是有灵魂的。
41、所以一句“海上明月共潮生”,首联开篇,在不经意之间就赋予了最重要的那个意象——“明月”以一种拟人化的生命与灵魂。正是这样的明月才可以与人类的精神、与人类的灵魂、与人类的生命面对面,使之成为这首《春江花月夜》中,当然后来也成为中国诗词文学,乃至整个古典文学中最丰富、最经典的意象。
42、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在诗词中的地位,几乎无可匹敌。
43、虽然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前,对明月的描写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从整个诗歌史的角度上来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明月”在诗词文学中成为最最经典的意象,毫无疑问是有着里程碑式的奠基之功的。
4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诗作)
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0、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6、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7、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18、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三、《春江花月夜》写作背景
1、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背景则有三种说法:
2、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3、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
4、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5、《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6、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7、《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
8、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
9、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10、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11、在意境和结构方面,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又以其形的对比,构成线条的旋律,赋予此诗以绘画美。
12、作者又以夜的寂静为背景,把人们臆想中的海潮声、江流声、捣衣声、凄凉的雁叫声与游子思妇的叹息声,巧妙地编织成声音的旋律,赋予此诗以音乐美。此诗的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13、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
关于《春江花月夜》和春江花月夜 孤篇压全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