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和宁可相信浪子回头也不相信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以及宁可相信浪子回头也不相信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历史上谁是典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
1、浪子回头这种故事在古代来说的话应该是有很多的。
2、首先我要说的这个人,也是比较出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苏群在他年轻的时候,也和李白他们一样,喜欢云游四海,放荡不羁的生活。由于他的家庭比较富有,所以他从小的时候就没有多少的家庭负担,经常外出游历,而不管家庭内部的事物,在外面挥霍无度。后来挥霍了一段时间回家过后,找了一个老婆,生了一个孩子,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依旧没有能够顾上家,还是过着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直到后来他第1个儿子在两岁的时候夭折,他觉得他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于是他就开始了发奋读书。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说的,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事实上的确是这样。最后通过他的努力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还养育了两个十分优秀的儿子。
3、我想说的,第2个人的话,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有一首歌丑奴儿,就是这么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时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歌秋。辛弃疾在年少的时候也是10分的放荡不羁,不知道何为愁。每天游山玩水自得其乐,不知道照顾家庭和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独自的明白他自己所肩负的家庭的责任,于是开始和苏洵一样奋发的读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爱国诗人。
4、我们也应该学习那些浪子回头的人们,无论现在我们怎么样,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例有哪些
1、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2、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3、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4、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5、“浪子回头金不换”是流行于民间的一句口头禅和歇后语。也是用来比拟社会上一些失足青年洗心革面、幡然悔悟的一句名言。无锡地区好多老年人说,这句名言是从吴歌《金不换》的主人公来的。
6、长篇吴歌《金不换》,说的是锡东羊尖乡靠近鹅湖边上有个金员外,五十得子取名不换,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不换听见碗碎声发笑,金员外便命家人用碗摔地让儿取乐,结果碎片堆积如山。不换长大后十分浪荡,为了寻欢取乐,花万金在宛(碗)山上造了个“石幢”,歌词唱道:
7、“宛(碗)山石幢勿多高,下粥黄豆吃忒十三廒。
8、长年(长工)吃豆有规矩,只许拣勒勿许抄。”
9、金不换几乎败光家业,沦为乞丐,在妻子的帮助教育感动下,终于醒悟,改邪归正,耕读传家。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便传遍各地。
10、解放前,《金不换》有山歌、有宝卷、有拜香诰,版本不同,长短不一,而内容大同小异,劝人走正道,颇有影响。
三、“浪子回头金不换”是出自哪个典故
1、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2、解释: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3、出处:《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4、事例:常言道:~,我们得尽力帮助他。
5、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有过失改正的人
6、很好发现出处:《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7、这不是最早出现的典故,他用了“有道是”,说明“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八十一梦·第32梦》出现之前就有了,而且是家喻户晓的
8、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斩蛟射虎除“三害”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世代传颂。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宁可相信浪子回头也不相信、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