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解释和鞠躬尽瘁成语解释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竭尽心力,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2、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ér hòu yǐ
3、出处: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4、尽瘁:竭尽心力,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5、造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6、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7、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
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什么意思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2、鞠躬:弯着身子;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3、《后出师表》约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此时正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上了《后出师表》。
4、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出师北伐祁山。同年冬十一月,魏国大举进军东吴,魏将曹休为吴将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极为虚弱。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并且产生了不少非议。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
5、文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铮铮有声,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肝义胆,是全文高潮之所在,也是诸葛亮人格璀璨光辉之所在。
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7、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为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8、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9、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度百科-后出师表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什么
1、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2、出自三国事情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3、原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4、译文: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5、这篇文章载于三国时期吴人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当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此时正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上了这篇《后出师表》。
6、诸葛亮在《后出师表》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
7、正因为此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出师表》。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解释和鞠躬尽瘁成语解释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